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 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28例(49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使用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无黏弹剂组和使用标准手术方式的标准方法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参数,包括术前屈光状态,裂隙灯检查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 ,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基础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植入PIOL参数等;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2小时、1天、1周、3个月的随访数据,包括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SE)、IOP、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相关并发症。运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与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正态和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组内和组间各个时间点的比较。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无黏弹剂组28眼,标准方法组21眼。两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两组术后1天、1周、3月的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无黏弹剂组和标准方法组术后3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31±0.73D和-0.31±1.02D,其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等效球镜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05);标准方法组术后2小时IOP明显升高至25.7±5.7mmHg(P<0.001),眼压>22mmHg的有14只眼(66.7%),无黏弹剂组术后2小时眼压上升到16.3±3.6 mmHg(p = 0.009),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P<0.001);无黏弹剂组术后3个月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407±226个/ mm2,3个月内皮细胞缺失的平均百分比为4.6%(p = 0.187);无黏弹剂组手术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分别为:10.7%、50.0%和39.3%;在标准方法组手术时间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和6分钟分别为4.8%、23.8%、47.6%、19.0%、4.8%。无黏弹剂组的手术时间比标准方法组短;3个月观察期间,标准方法组中有发生术后早期眼压升高,其余未见白内障、色素分散综合征或瞳孔阻滞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 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完全避免黏弹剂相关的并发症,比传统方法更加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