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昀的诗学观与诗歌批评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纪昀的诗学观和诗歌批评。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纪昀是足可称为屈指可数的批评大师。他从千年的“源流正伪”中清理中国古代诗歌遗产,从中提取诗歌美学范型,从而为抒情诗的发展指示了方向。纪昀汲取中国传统诗歌的精华,论诗坚持以“情”为本体,他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强调诗歌抒写的是真情,由此出发,纪昀进而有诗贵含蓄、诗重自然的诗学观,他对违背诗歌审美特点的两种评诗倾向进行反思,维护了正确的诗学观和评诗方法,这更能突出他的诗学价值。“涵咏与化”的直观批评方法,“会意于言外”的细参方法以及“比而观之”的比较批评方法是纪昀诗歌批评中的三类批评方法。纪昀认为对诗歌批评不能忽视了诗歌的内在意蕴,他所用的“涵咏与化”的直观批评方法和“会意于言外”的细参方法就是从微观的角度、从诗歌本身的审美艺术特点的要求出发,以此来评骘历代诗作,对符合这一特点的诗作即肯定其艺术价值,而对违背了这一标准的评诗方法提出了批评,这表明了纪昀对中国诗歌特质有深切的把握。他所用的比较批评既包括纵向比较又包括横向比较,或求同,或析异,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寻求同异的对比和类比来确定批评客体的价值和地位。批评方法是批评思维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从纪昀的文学批评中凸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色。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注重于整体与联系;注重全面考察,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自觉的辩证思维意识使纪昀的文学批评比较公正、平允、通达。
其他文献
苏青是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堪称“时代之子”,时代的风云变幻都可以在她的身上找到影子。上海开放的胸怀吸纳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形成了具有多向性思想意味的海派
焦点是语用层面的概念,属于表层结构.焦点分为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信息焦点是信息结构在句法结构上的体现,在各种语言中语法化程度都很高,对不同语序的意义有较好的解释.而对
该文主要是想说明昆德拉的小说观和他的写作态度、写作追求对中国80年代及90年代文坛的影响,重点是在90年代.中国作家长期忽视文学的本体性,强加给文学很多道德和教化责任,关
该文研究了1917到1923年之间发生的新诗革命.新诗在诞生初始就逐步形成自己的传统.由于这个传统和旧诗传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这使得新诗继承旧诗传统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