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白内障手术联合巩膜电凝对于伤口愈合以及角膜散光影响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超乳不缝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技术。手术切口的位置、大小以及构型是影响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新型白内障手术中,巩膜电凝作为一项常规步骤,具有止血,使局部巩膜组织产生粘连,加强切口密闭性,预防术后切口渗漏等作用。本研究临床部分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巩膜电凝或者不电凝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术后3个月内巩膜电凝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其规律。此外,通过动物实验,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成纤维细胞(Fb)增殖活性,分析电凝以及不电凝组于术后30天内不同时期伤口愈合的情况,观察巩膜电凝对于伤口愈合的病理改变过程。 本研究结果如下: 1.用直接相减法以及Jaffe矢量分析法分析白内障手术后各个时期巩膜电凝组与非电凝组散光,两组间没有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别(P>0.05)。但两组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手术源性散光逐渐减少,且巩膜电凝组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小于非电凝组。 2.在散光轴向方面分析两组间的变化,术前巩膜电凝组与非电凝组角膜散光以逆规性为主,占全部病例的54.55%,术后一天顺规性散光比例增加,以后逆规性散光呈增长趋势,其比例数超过术前。术后散光轴向构成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 3.巩膜电凝组于手术后各个时期与非电凝组相比,100个成纤维细胞核内的平均棕黑色颗粒数目,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核仁占细胞核的面积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7天巩膜电凝组成纤维细胞核的平均光密度高于非电凝组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一 p仍.05人其余各个时期各组间没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别O川.05) 总之,在新型白内障手术中,巩膜电凝作为一项常规步骤, 具有止血,使局部巩膜组织产生粘连,切口密闭性加强,促进伤 口的愈合,预防术后切口渗漏,激活成纤维细胞,使手术切口早 日愈合。通过巩膜组织的收缩所产生的循规性散光抵消了由于不 缝合所引起的角膜逆规性散光。而且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没有发 现由于巩膜电凝所引起的不良炎性反应。
其他文献
提出使用开源模拟器GNS3和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在单机环境下构建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需要的网络和设备环境,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与物理网络的互通互联,使网络实验教学
目前对大数据的定义有三种,分别从数据体量、复杂性程度、价值这三个角度来界定,反映了大数据三个最主要的特性。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是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今后
从形式上看,国家审计独立性的衡量尺度包括权责地位、组织结构、经费预算和功能管理的独立性,其损害因素包括行政干预、审计资源的短缺、被审计单位的阻力、利益诱惑、社会关
国家治理必然引发审计推动治理的目标定位的变化。公共利益的至上性要求国家治理信息具有广泛的透明特征,需要国家审计推动社会和政府间的信任与融合。当前,信任与融合是推动
零售商选址是最具挑战性的风险战略决策之一,这一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零售商的生死存亡。因此,探究零售商选址实践中的问题及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思考,是一项重要的战
<正> 导入技能及其功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这一
我国原有监护制度以家庭血缘为基础,强调家庭私权自治,忽视国家公权介入。社会的发展与现实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重构国家监护制度是解决社会转型期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是其中的重要职能。 论文共分六章来论述,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给出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课题研究
从农产品供应链理论分析角度出发,在供应、需求、信息、合作、物流以及环境等六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的来源进行分析,最终选取17个风险影响因素。运用解析结构模型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成为撬动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支点。本文首先揭示欧债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启示,并深入发掘政府会计风险控制职能,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