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香格里拉县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研究香格里拉县景观类型变化和驱动力机制。以RS、GIS技术为支撑,通过对研究区三个时段的遥感卫星影像的目视解译,得到1974、1989、2000年三个时段森林景观分类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森林类型的景观变化。利用空间分析和区位理论方法,分析天然林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主要考虑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因子,以海拔、坡度和坡向分析地形因素对景观变化的控制因素大小;人文驱动方面,利用海拔、坡度、水系加权生成的成本栅格,研究人为活动中的居民点、道路、农地对景观变化的作用关系,找到变化的规律,为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初步结论如下:(1)1974-2000年,香格里拉县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为人工用地、农业用地和针叶林地呈逐年增长趋势,灌草地、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湿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未利用土地、水体和雪地呈逐年减少趋势。(2)香格里拉县的天然林从1974-1989年呈“涨势”状态,朝着规模增大的趋势发展,主要为其他类型转化为该类型;1989-2000年天然林处于“落势”状态,其规模处于缓慢减少、呈现双向转换均衡态势,但转换为其它类型的面积大于其它类型转换为天然林的面积。(3)海拔对天然林变化的影响表现为:以研究区的平均高原面3200m作为参考面,按500m的间隔将高程数据进行分段,1520m和5040为天然林变化分布的最小高程和最大高程,统计得出天然林在高程上的分布百分比。在两个变化时段上,天然林的变化主要分布在海拔3200-4200m范围内,约占65%;约20%的天然林变化分布在平均高原面3200m以下;约15%的天然林变化分布在4200m以上。因此,天然林的变化最为活跃的地段是在海拔3200-4200m范围,之后随着海拔的增加,天然林的变化逐渐减小。(4)坡度对天然林变化的影响表现为:天然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坡度0-30°范围,约占75%,是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约25%天然林变化分布在坡度﹥30°范围。这说明,天然林的变化受坡度的影响较大,天然林变化随坡度的增加,其变化逐渐减小。(5)坡向对天然林变化的影响表现为:在两个变化时间段内,平缓坡(无坡向)区域的天然林变化都是最小,占变化面积的1.3%,阴坡天然林变化最大,占变化面积的66%,阳坡天然林变化占变化面积的33%。说明天然林在阴坡上的变化明显大于阳坡。(6)在人为活动影响方面,两个变化时间段的天然林变化与城乡居民点的距离都呈三次方程衰减,天然林减少主要以城乡居民地周围的砍伐为主,天然林增加由城乡居民地周围的植树造林与距城乡居民点较远的封山育林以及林地的自然恢复为主。(7)道路对天然林变化的影响表现为:两个变化时间段内,距离道路越近,天然林变化越剧烈。1974-1989年,天然林的增加与距公路的成本距离呈二次方程曲线衰减,天然林减少与距公路的成本距离呈对数衰减。1989-2000年,天然林的增加与公路的成本距离呈二次方程曲线衰减,天然林减少与公路的成本距离呈指数衰减。(8)农地对天然林变化的影响表现为:两个变化时间段内,距离农地越近,天然林变化越剧烈。1974-1989年,天然林的增加与距农地的成本距离呈三次方程曲线衰减,天然林减少与距农地的成本距离呈逆方程曲线衰减。1989-2000年,天然林的增加与农地的成本距离呈逆方程曲线衰减,天然林减少与农地的成本距离呈三次方程曲线衰减。香格里拉县天然林的变化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态势,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森林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林区的经营管护,利用国家进行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使香格里拉县的森林资源得到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保护森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森林火灾不仅烧毁大量的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何
本研究对厚朴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探索,分别对厚朴外植体灭菌、启动培养、愈伤组织芽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着重探索了厚朴组织培养过程中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对以后厚朴品种的改良及遗传转化等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厚朴的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厚朴外植体材料本身消毒灭菌较困难且易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就厚
本文以四川产5年生蓝桉幼龄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离析法和永久切片法测试分析了其导管形态、纤维形态及变异规律;参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国家标准测定了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其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为木犀科木犀属植物,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身,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原产我国西南,云南属西南地区,桂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从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