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芪甲五苓汤对心衰小鼠心脏彩超指标及NT-proBNP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理论学基础。 方法:通过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制作成心衰模型,将这些心衰模型小鼠随机分组,分组后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中药治疗组10只,西药对照组10只。48小时后给所有心衰小鼠行心脏彩超检查,当射血分数<45%时即为达到心衰的指标,提示造模成功。分别给予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依那普利片、倍他乐克缓释片及螺内酯片)、中药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甲五苓汤)灌胃,天天于固定时间灌胃1次,每次用药量按照公式换算,全程4周。分别在入组实验是第一天,心衰模型制备完成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各观察一次小鼠的一般情况,主要包含,活动、精神状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毛色、排泄物和死亡数量、死亡时间。统计小鼠死亡数。心脏各项指标(心衰小鼠LVEF,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内径,FS及NT-proBNP)均在4周后统一检测,数据均采用组间对照,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样本两两对照用LSD法或Dunntt′s T3(3)法(方差齐时两两比较用LSD法,方差不齐两两比较用Dunntt′s T3(3))。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著。 结果:冠脉结扎术后小鼠均在48小时后形成心衰模型,用药4周后: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小鼠LVEF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中药治疗组LVEF改善效果最明显(P<0.01);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心衰小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中药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明显,疗效显著(P<0.01);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心衰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对照组的小鼠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所增加,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小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有所增大,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小鼠FS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药治疗组FS改善效果最明显(P<0.01);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小鼠NT-proBNP均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中药治疗组NT-proBNP下降程度最明显(P<0.01)。 结论:芪甲五苓汤能够提高实验性心衰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心衰小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提高心衰小鼠的FS;降低心衰小鼠NT-proBNP值。芪甲五苓汤在改善心衰小鼠心功能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肯定了芪甲五苓汤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其提供有力的理论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