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体育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一种手段,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方法,亦是“体医融合”的最直接体现。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贵阳市现有10所三甲医院部分医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其对体育康复应用情况、医院里就诊病患者应用体育康复疗法情况、以及目前我国体育康复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了解贵阳市“体医融合”现状,体育康复应用状况和体育康复人才培育现状,以期从中找到其限制体育康复在贵阳三甲医院应用原因和促进策略,利于促进体育康复人才培育和贵阳市体医融合应用与发展。研究发现:医院方面:贵阳市三甲医院医师对体育康复疗法的作用效果认同相对率较高,医师对体育康复疗法的应用人数相对较低,略占40%;贵阳市三甲医院对于体育康复课程的继续教育和学习程度不高,大多数医师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医师为患者开设体育康复处方规范性欠缺,无严格处方标准遵照实施;医生对患者跟踪指导与帮助缺乏;且与患者缺失有效沟通交流渠道;科室应用体育康复受传统康复观念影响深;医院对于体育康复宣传收效甚微,宣传方式待改善;医院康复硬件投入情况存在个中差异,与医院重视程度程正相关;医院在体育康复理论方法实践的运用合作交流较少,院际资源互通与应用不足。患者方面:患者对于体育康复了解不足,有很少部分曾应用过体育康复疗法和了解体育康复的作用与方式;通过医院医生了解体育康复的患者更少,绝大部分患者通过网络或者书籍了解过体育康复;患者应用情况是骨科就诊患者对其疗法应用相对广泛和深刻,其他科室患者大多认为疾病在于“治”而不在于“康”,治愈疾病是其目的,进行康复治疗仅在于“医嘱”提示难行动实施;调查发现,应用体育康复的患者身体有功能性改善和体质提高,并认同体育康复在促进人身体“康健”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患者表示不会坚持应用体育康疗法的困窘现实。专业与课程方面:截止2017年9月,全国开设有体育康复专业的院校有44所,存在培养目标的个性和特色:体育院校开设的运动康复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往往注重其运动属性,而医学院校则更注重其医学属性。在实践实训方面存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其他学科教学比较相对滞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康复应用实践存在脱离社会需求倾向,毕业生就业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是否该有“医疗处方权”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健全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和职后教育体育刻不容缓。针对在医院医生、患者体验与访谈和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专业院系多开设康复医疗应用实践课程和学术讲座,培养“体医融合”应用型人才,多将体育康复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完善开设体育康复处方方式,加强对体育康复应用效果的宣传,医院招纳引进体育康复型专业人才;贵阳市三甲医院应院际交流与合作,多利用周边社区医院资源;建立患者跟踪互访网络平台了解并应用体育康复疗法,指导患者正确长期进行体育康复治疗促进“康复”;符合体育康复专业办学的高校或职业院校科适时增开体育康复专业;扩大医学专业院校体育康复专业学生招生人数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职后教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有计划地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