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作为清统治全国的大本营和根据地,有清一代,这一特殊性无不时刻牵动着清统治者的敏感神经。清前期在东北地区面临边疆危机、经济凋敝、地多人少矛盾加剧的特定历史背景下,鉴于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清政府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政策型的关内移民,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之久都堪称之最。大量关内汉民的流入,对于当时闭塞、落后的东北来说,不但填补了东北地区地多人稀,劳动力缺乏的空白,为其带来了先进的关内文化,促进了东北地区落后经济的复苏与繁荣,更与当地军民一起加入到抗俄的战斗中,这支新鲜血液的流入无不影响着东北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当面对移民不断增多给东北地区带来层出不穷的新的社会问题、满洲贵族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的困境时,清统治者又果断采取了“封禁”关内汉民流入东北,试图以此来挽回局势,但这只是徒劳。从本质上来说,清前期对东北地区实行的封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禁止,这种封禁是由清廷对东北的特殊需要所决定,即与统治者的自身利益相一致的。伴随着关内人口增长,大量关内汉民冲破封禁前来东北谋生的局面,清政府怕激起民变,威胁其统治根基,无奈只能以禁而不严来缓解矛盾,进而达到稳定东北社会,维护自身切实利益的目的。由于清政府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关内移民问题,只是简单的加以限制,因此,封禁政策并没有达到清统治者的预期目的,反而滞后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建设进程,造成了关内地区因人口无法舒缓而引发的一系列动乱,为日后日本的入侵提供了可趁之机,进而阻碍了整个国家社会的安定与进步,这些不良影响可以说是清廷始料未及的。同时,由于清前期东北地区大规模的关内汉民流入,是清统治者基于维护和巩固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缺乏缜密的安排与长远的规划,因而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和盲目性。所以,总结这一历史教训,对当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新一轮的“民工流”热潮的来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