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任何时代,友善都是人们所追求的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当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友善,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共同的价值准则。特别是对肩负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重任的大学生而言,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生中培育价值观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应然需要,即实现个体对善的本质追求,满足个体的需要性;是现实社会走出道德困境的需要,即化解社会的道德冷漠,巩固社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繁荣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即传承和弘扬中国友善传统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调查分析得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高校因素都对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强弱程度产生不同的正向影响。当前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影响不良,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力,个人理性不足。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机制建设,一是激发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内在机制,包括内在需要动力机制、能动反映启动机制、知识内化运行机制、意志心理调控机制、结果评价反馈机制。二是构建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外在机制,包括强化认同,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注重养成,构建行为实践机制;加强建设,构建文化育人机制;发挥效应,构建示范引领机制;形成合力,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四大路径,即强化社会教育,做到发挥政府和公益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对传播友善价值观的独特优势、增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支持功能;优化家庭教育,做到建立友善和睦的家庭关系、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和观念、改进家长的教育方式;完善学校教育,做到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网络阵地;推进自我教育,做到提升自身对友善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对社会道德问题的科学批判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