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欧非演讲话语策略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家形象和国家身份建构密切相关。正因如此,近年来有关国际关系和国家身份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话语研究的角度,旨在探讨中国领导人如何运用话语策略来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本研究语料包含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三月访问欧洲期间发表的四次演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五月访问非洲时的两次演讲。研究借助语料库语言学工具,从语言微观层面和宏观国际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定量、定性分析了两位中国领导人在两次访问中的语言特征和话语目的。研究发现,国家领导人在国事访问中发表的政治演讲代表了国家立场和不同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此次访问中,“发展”和“合作”是两位领导人的共同焦点。他们巧妙地运用指示代词、集体记忆等话语策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满足听众诉求,推动欧洲、非洲与中国的合作和互动。由于两大洲与中国的外交形势不同,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着重表达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兄弟”情义,体现了与非洲国家间的尊重和平等。而习近平主席更注重文化交流,将中国描绘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以此消除中欧双方之间的误会和疑虑。两位中国领导人采用话语策略恰当地建构了中国国家形象,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合作。
其他文献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决定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而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将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工农中建交等上市银行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
本文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作为研究者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泽者作为一个带有其主观特质的现实存在,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体现出他的主体性。译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动机态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国翻译理论家SusanBassnett曾把语言比作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她说:“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它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
本文作为一种应用研究,旨在将形式主义叙事学引入《女勇士》的研究当中,将形式技巧研究与女性身份问题研究相结合,从而揭示华裔美国女性从奴隶到诗人的身份演变历程。《女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