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来源于它自己本身的一个教育上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人类进行文化传播的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需要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和培养的,而且创新意识是国富民强的一大心理素质支柱,本论文中的数学创新意识是可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的。数学史的应用对培养数学创新意识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本论文的研究中心。本论文中笔者从新的角度出发——围绕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新课传授、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以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重构式这几个方式有意识的引用数学史的相关内容。与此同时探究此项措施对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产生什么影响?本论文的大致操作手段如下所示一:、参考历史上数学知识出现和形成的过程,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查找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著名的题目,搜寻数学家们想到的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以此为依据,把这些著名的数学题目作为素材进行教学设计,这些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发散思维和多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三、收集历史上数学家有关的生平事迹,与数学家的生活或研究有关的小故事片断作为素材进行教学设计,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学生们敢于怀疑,勇于实践的精神;四、根据历史上数学知识或方法产生的过程,精简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过程的重现,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更有创新的喜悦心情。在探究数学史的应用对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影响时,笔者主要从问卷的调查分析、学生作业的观察分析、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分析这儿方面讨论。本论文从作业分析和课堂观察方面得出推论,学生在数学创新意识上都有所变化,虽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确实是有效果的。从问卷的总分得分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总体水平有显著提高,说明本实验是有效果的。并且从分析的方差变化得出,试验后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有关表现的测试得分的波动性变小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更趋于稳定了。本论文笔者同时针对数学创新意识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实验前后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动力系统的均值没有显著提高,可以说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这一方面没有什么显著变化,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有明显趋于稳定的趋势。说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和批判精神等变化不明显,但是却逐渐趋于稳定。二是实验前后学生在智力系统维度的分析均值得分有显著提升,但是因为分数提升很大导致其稳定性不是很理想。说明学生在事物联想、观察敏锐、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创造性等几方面的表现都有显著提升.三是数学创新意识的工作系统这一维度所测数据的均值提升的幅度不是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是说明学生在独特见解、动手操作、知识重组、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小幅度的提升,但还需要继续努力,但是这一维度的方差的值有显著下降的趋势,说明稳定性有显著提升,在稳定中前进是一个很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