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俄经济政治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文化产业中的合作日益频繁,签订合同是贸易合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合同译文的准确性也决定着双方合作能否顺利进行。经贸合同具有完整、简练、严谨和逻辑强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但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双语表达能力,还要求译者熟练掌握合同翻译的策略和技巧。本文材料选自笔者在浙江某公司担任俄语翻译时参与的印刷合同翻译案例。笔者与团队其他人共同担任印刷合同整理与翻译的工作。该印刷合同分为两大部分:合同正文及附件。笔者主要负责专业术语和合同正文的翻译工作。译前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阅了相关领域的书籍和资料,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做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为翻译实践做好了较为充实的理论准备;译中,笔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核心,结合翻译中的案例,具体分析该理论在合同翻译中的应用。本实践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翻译项目的背景和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译前的资料、专业术语准备以及中俄印刷合同文本的特点;第三章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章对此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收获与不足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认识到,要想翻译出高质量的合同译文,笔者应做到以下三点,译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译中:不要被原文的语言形式所禁锢,适当的改变其形式,用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译后:对译文进行反复校对,使之符合汉语合同的表达方式,做到准确严谨、行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