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海洋的发展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随着社会对海洋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海域使用信息共享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由于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管理平台有多种,数据缺乏统一、完善的标准,所以现有的海域使用现状数据形式多样,质量参差。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时,存在多源数据难以整合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数字海洋”建设的严重障碍。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整合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不同精度空间数据整合、数据格式转换、空间数据坐标转换、属性信息整合和面向对象数据管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整合的难点主要集中在:1、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没有完善统一的标准;2、海域图形更新频繁,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时,不同精度的空间数据存在差异;3、海域范围宽广,缺乏准确的坐标转换参数。本文以“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的江苏省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子项目为支撑,对多源海域使用现状空间和属性数据整合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本文对多时间尺度和不同精度的海域使用现状数据在时间界定和空间位置整合上提出解决方案;在对海域数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属性标准和属性整合方法;针对海域数据的特点,研究海域空间数据坐标转换的方法并在海域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实现,包括创建Geodatabase个人数据库并加载DWG、SHP数据的功能、四参数计算及坐标转换功能、基于坐标文本文件和属性文件编绘海域现状图的功能、结合海域使用业务的图形属性文档同步管理功能等。本研究根据江苏省90个已知控制点,计算出江苏省沿海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的1954年北京平面坐标系和WGS-84的高斯平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4参数,解决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整合中坐标系统不统一的问题。在江苏省海域使用现状调查中,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整合,为江苏“数字海洋”的建设提供了高质量海域使用现状数据3000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