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浙江省古村落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古村落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的,主要以《旅游资源分类、普查与评价》国家标准为基础。但是该标准不能对旅游资源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而且评价范围主要是旅游吸引物。所以加强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基础上,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针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基于游客感知设计调查问卷,在专家知识和特尔菲法的基础上,利用定量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将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第二种,将SPSS中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与三角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同时通过三角模糊评价法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在这两种方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IPA分析法对两者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种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将两种方法的优点相结合,得出一套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然后将其运用于对浙江省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的评价中,量化浙江省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并且针对各个指标质量提出提升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的对策。该套方法不仅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范围扩大,包括了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而且引入的游客感知这一崭新的视角,通过游客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的感知,从而将其量化得出各评价指标现阶段所处状态,为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更为可靠、准确、客观的基础参考,为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他文献
从1985年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至今的20儿年间,这一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历经导入期、成长期之后,现在的这一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由于高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带动着这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生态多样,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亦不断攀升。
居民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社区(居民)支持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乡村社区旅游支持模型”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研究模型
学位
文章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并对乡村旅游的含义、乡村旅游地的含义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讨论。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提出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等。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在生态文明、旅游生态文明、乡村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
媒介融合时代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直播在媒体领域被广泛使用并迎来井喷式发展.移动直播作为一种技术形式,正深刻影响媒体变革,为媒体的融合与转型创造契机.本文
企业信息化即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挖掘及响应企业的管理理念,整合企业现有的各项业务及管理职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的战略、职能、生产层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其本
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市场容量扩大最迅猛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愈益强烈。然而,国内服务提供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