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蛋白质在室温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及其分析应用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生物亲和性考虑,设计和构造了琼脂糖、DNA固定的血红素蛋白质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血红素蛋白质在室温离子液体中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探讨了离子液体对血红素蛋白质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构筑了稳定的血红素蛋白质-琼脂糖膜修饰电极。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固定在琼脂糖膜中的血红素蛋白质保持原始构象,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显示血红素蛋白质与琼脂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对该蛋白质膜修饰电极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中的直接电化学研究发现,固定在琼脂糖膜中的血红素蛋白质在[bmim][PF6]中可与电极表面直接交换电子,而在[bmim][BF4]中,则必须加入适量的水才能保持血红素蛋白质的电化学活性。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计算了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比较了在不同离子液体中血红素蛋白质氧化还原过程的差异,并探讨了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此外,还研究了血红素蛋白质-琼脂糖膜电极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催化行为,发现固定在琼脂糖膜中的血红素蛋白质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对三氯乙酸(TCA)、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OH)及过氧化氢(H2O2)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效应,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该电极显示了制备新型非水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潜在价值。 (2)利用DNA将几种血红素蛋白质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稳定的血红素蛋白质-DNA膜修饰电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该膜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固定在DNA膜中的血红素蛋白质在离子液体[bmim][PF6]和[bmim][BF4]中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发现在[bmim][PF6]或含适量水的[bmim][BF4]溶液中,固定在DNA膜中的血红素蛋白质可与电极表面直接交换电子,表明DNA对血红素蛋白质有较好的生物亲和性,在DNA膜中的蛋白质能保持其电化学活性;同时,DNA能加快血红素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并且该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的可逆过程。采用方波伏安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氧化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此外,还考察了固定在DNA膜中的血红素蛋白质对t-BuOOH和H2O2的电催化行为,发现催化还原峰电流与t-BuOOH或H2O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于离子液体中t-BuOOH或H2O2的定量检测。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运用线粒体基因和核糖体基因两种分子标记,通过扩增7种桔园常见钝绥螨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和3种桔园常见钝绥螨的核糖体ITS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上传的序列,用生物学软
碳-碳重键广泛地存在于有机分子中,是构成有机分子的重要骨架。以含碳-碳重键骨架的有机化合物为前体,对碳-碳重键进行修饰,引入其他官能团,是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
背景: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以及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自己的地方变体,即方言,它的一个重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