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孙犁凭借《荷花淀》这一诗化小说名噪一时。随后他和大多数的解放区作家一样,寂寂无闻。而文革后孙犁又凭借“耕堂劫后十种”十本散文赢得了世人的关注。此时的孙犁已经不再是一位过气的“解放区作家”而是跻身于二十世纪文学大师的行列中。是什么成就了他呢?笔者认为是孙犁一生执着的知识分子精神追寻,是他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立场成就了他,使他最终没有成为“赵树理第二”,而是“孙犁第一”。 本文着重从孙犁生活创作的四个时期来解读孙犁的知识分子精神历程,解读这位文学大师内心不为人知的知识分子情感追求,具体分四章阐述。 第一章主要探讨孙犁在解放区时期的知识分子心态。重点分析了孙犁在多元文化形态中的知识分子情怀坚守,对乡土情怀的追述以及他诗意的精神追寻。第二章阐述了孙犁从解放后到沉寂前的知识分子心路。第三章则分为“沉默的背景;在荒诞中坚守孤独;自杀:孙犁对生死的特别体验”三个部分,追述了孙犁在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第四章追溯到孙犁晚年精神世界,重点把握了他晚年的个性书写。阐述了孙犁晚年寂寞著文章的知识分子独特立场,透视了他晚年搁笔的真正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