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乃至学校发展的关键。中小学校长是一个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实现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要求这一职业的从业主体——中小学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够推动校长职业的专业化,从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教育、制度、个人等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其中每个因素又都有自身的内在结构性因素,这些因素在影响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上具有不同的作用。高素质校长是校长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素质,根据校长专业化的要求,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素质提出了比现行标准更高的要求。科学地评价校长是保证其高素质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同样,校长培训是确保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前提。要推进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现行的校长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都必须要改进。尽管我国的校长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培训制度的建设、培训网络的建立等都比较完整,但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方面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现代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中小学校长专业化与这一发展趋势相一致,需要在校长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规范,从而加速我国校长专业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