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拉松,是唯一一个高水平运动员和大众同场竞技的项目。近年来在各个年龄段的健身爱好者中广泛流行。其形式多种多样,室内外均可进行。其中,在室外进行的有长距离跑步、长距离跑步接力以及长距离行走的几种形式,包括了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5公里跑、迷你马拉松、越野跑、公路接力赛等模式。在马拉松流行浪潮的影响下,为了满足上班族和晚间身体锻炼爱好者的健身需求,“夜跑”作为最便捷、最适当的方式应运而生并迅速在以上班族为主的群体中流行起来。夜跑,顾名思义,是夜间跑步的一种形式。它是结合马拉松的一定距离以及一定的相似性而演变的一种新型的运动模式,一经开展便迅速在热爱跑步的年轻群体中流行的如火如荼。然而,虽然在参与群体上,“夜跑”这一新型形式占据了优势,但是参与目的上,大部分人对“夜跑”的参与意愿都十分模糊,甚至只是为了赶时髦,并没有以强身健体为根本出发点参与到“夜跑”中去,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比如跑步方式不对而引起的运动损伤、路段选择不明确而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或在跑步过程中没有组织安排而对公共场所的治安造成不良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本人以实际出发,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rise-running跑团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创始人、核心成员和普通成员的实地调查访问,对成都市夜跑的开展现状作出分析,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进行访谈调查,以期探究出马拉松运动和“夜跑”对上班族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历时五个月的调查和与参与者的访谈得出以下结论:上班族参与夜跑的主要目的是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健美减肥、扩大交友圈为主,其参的形式主要为家人带动下参与、自发爱好的参与、朋友鼓励下参与,以及跑团的组织及单位组织等方式;夜跑地点多以公园、马路、标准体育场为主;夜跑时间的选择集中在7点至8点时段;跑时以30-60分钟为多数。夜跑女性较多于男性,跑团成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4-45岁年龄段,从学历结构上看,相对较高学历人对健身的意识相对较高,较低学历者健身意识相对较低;参与夜跑成员的职业主要为白领和金领,其在满足一定的生活品质要求下,不满于现状而逐渐追求体育生活及精神层面上的进一步的升华。针对调查得出的结果,本人在研究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增添完善相应的体育设施。(2)夜跑时,着亮色系反光的运动服。(3)夜跑时间可适当提前,避免运动完后时间过晚。(4)跑者跑步时尽量不要带耳机听歌,或是把音量调至最小。(5)跑者尽可能选择人较多的场馆或公园进行夜跑。(6)女性夜跑时手机随身携带尽量避免一人活动。(7)夜跑较偏远的路线附近可增加警务巡管力度。总之,夜跑的形式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枯燥健身路上的一抹阳光,只有将夜跑规范、健康地发展下去,才能使这一抹阳光温暖的照射在每一个健身爱好者身上,让每一位参与夜跑的人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以此,在夜跑的反作用力下马拉松的群众参与度会更高,也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