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针对唐山矿西南区采深逐渐增大而深部瓦斯研究匮乏的现状,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收集研究区与唐山矿其他区域的基础地质资料与瓦斯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已采区瓦斯赋存特征,并对深部与浅部进行了合理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采集研究区深部与浅部煤样及岩样进行测试分析,对比分析了深部与浅部瓦斯地质条件的差异,结合已采区瓦斯特征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并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深部与浅部瓦斯赋存的主控地质因素,最终通过对深部与浅部瓦斯赋存的主控地质因素数值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对研究区特别是深部瓦斯赋存特征及聚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构造复杂,已采区三层煤瓦斯涌出量及含量差异大,其中9煤层瓦斯涌出量与含量最大;而已采区瓦斯涌出特征基本以-750m为界出现明显差异,认为即为深部与浅部的界线。深部与浅部瓦斯地质条件对比发现,深部煤岩微孔发育,具有更强的瓦斯吸附能力;深部地温明显高于浅部,但深部地温梯度较浅部小;而应力则表现为深部以垂直应力为主,浅部以水平应力为主,且两者在-800m~-1000m发生转换,认为瓦斯涌出量在深部与浅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应力的深部与浅部分异所造成的。对研究区瓦斯赋存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瓦斯赋存受构造条件、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特征、地温场以及地应力场条件的影响,而研究区深部则主要受埋藏深度、构造条件、围岩特征、地应力条件控制,浅部则主要受地温场、构造条件以及煤层顶部含泥率影响。基于地质因素数值化的瓦斯含量多元线性预测结果显示,三层煤中9煤瓦斯含量整体最大,平均4.5m3/t,而研究区瓦斯含量表现为在研究区两侧及南部边界处含量较大,深部瓦斯含量整体大于浅部,且深部瓦斯含量差异性小,而浅部瓦斯含量整体较小,但比较离散,在局部区域有突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