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规模CO2管道泄漏过程热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吉林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h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管道运输作为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中的重要一个环节,由于长输管道不可避免存在泄漏风险,因此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针对管内介质压力和温度变化规律、管外射流扩散研究,但对于泄漏过程中管内介质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规律、相态变化规律、流体换热变化规律等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通过工业规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开展工业规模CO2管道泄漏实验,研究泄漏过程中管内介质压力、温度、密度、焓值及普朗特数变化规律,研究介质相态变化规律及流体换热规律。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并完善工业规模CO2水平泄漏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泄漏口尺寸(50mm、100mm和233mm)和初始相态(超临界相和密相),获取泄漏过程中管内介质压力和温度变化数据。该装置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注入装置、升温装置、排空装置、泄漏控制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2)根据泄漏过程中管内压力和温度数据,总结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泄漏过程中管内高压介质发生压力突降-反弹现象,全口径不存在压力突降反弹现象。泄漏产生的减压波次数随口径增大而减小,且密相比超临界相产生的减压波传播次数少。快速下降阶段过程中,管内突降压力幅度、反弹幅度均随距离泄漏口位置增大而减小。泄漏口径越大,同一位置处管底温降幅度大于管顶,管底测点到达最低温度的温降速率大于管顶,且随距离泄漏口位置增大而增大。(3)结合泄漏过程中管内压力和温度数据,总结相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泄漏过程中,超临界相→气液两相→气相;密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CO2相态由管道泄漏口位置沿管道末端依次进行转变,同一截面位置管顶比管底先发生相变,且距管道泄漏口越远位置相态变化次数越多。(4)根据压力和温度数据,计算密度并探寻密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泄漏过程中,相态变化之前,管内介质密度大小取决于压降大小;当管内介质完全转变为气相后,密度大小取决于管内温降大小。密相初始密度大于超临界相,且密度突降幅度大于超临界相。(5)根据压力和温度数据,计算焓值并探寻焓值随压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压焓图比压温图更能清晰描述泄漏过程中管内介质相态变化过程。管内介质相态变化,导致焓值发生变化,焓值大于437.06kJ/kg时CO2不发生相变,反之发生相变。(6)根据压力和温度数据,计算普朗特数并探寻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泄漏过程中,在CO2发生相变的临界点处,普朗特数发生突变,此时管内介质换热效果达到最高。泄漏口径越大,管内介质普朗特数越大,普朗特数突变幅度越大,流体换热程度由管底向管顶移动。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对临汾西山地区封禁治理的植被恢复状况、分类形式及治理效益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定时间的封禁治理,该区植被覆盖度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在某些原生
红色文化因其特殊的内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其重要载体,既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将ZnO浸泡在镁和钙的醋酸盐溶液中,通过蒸发、高温等处理得到了表面改性的ZnO样品.采用XRD、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用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研究了其充放电特性和循
从目前应用型本科教学需求出发,提出了机械专业在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