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精神压力等和宿主因素: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史等)进行探索,为相关部门采取大肠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深入探讨饮食习惯、食物种类对大肠癌发病的影响,为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膳食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将为制定大肠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大肠癌病人作为病例组。共收集65个病例(结肠癌34例,直肠癌31例),年龄在24-83岁,100%的病例通过病理、手术或内窥镜诊断。对照组为武汉市另一三甲医院内体检中心随机调查的个体,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疾病、曾经患过恶性肿瘤均排除在外。按照性别、年龄相近共收集233个对照。2.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由调查员直接询问被调查对象本人后填写。调查内容分为:一般状况、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史、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食物种类、体育锻炼和心理因素、以及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等部分。3.全部调查表格经统一编码后,由专门人员用EPIDATA3.02软件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校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P <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人群一般情况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均衡性较好;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及文化程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离婚丧婚者、失业或退休者和高中及以上高学历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家庭经济收入比较显示无统计学意义。2.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史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既往有粘液血便史是结直肠癌的共同危险因素;有肠息肉史和糖尿病史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胆囊切除术史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大肠癌有较强的家族聚集性,有家族肠癌史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其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OR值分别为1.442和1.69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3.吸烟、饮酒、饮绿茶史等行为因素与大肠癌是否吸烟、饮酒与大肠癌患病无显著性差异;但每天吸烟支数≥20支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病例组患病风险是对照组的4.665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饮烈性酒(白酒)有增加大肠癌发病风险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还发现饮绿茶史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OR值0.6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饮食习惯、食物种类与大肠癌喜食干硬食物者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OR值为1.131;喜食油腻食物和烫热食物者患直肠癌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872和1.220。面食、杂粮、牛奶、水果和植物油摄入是大肠癌的保护因素;猪肉、牛羊肉、禽肉、蛋类、烟熏腊味、油炸食品、动物油的摄入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5.体育锻炼与大肠癌病例组主要的运动类型是静坐,占40.0%,对照组中度、强化锻炼者占41.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6.心理健康因素与大肠癌此次调查的心理健康因素包括近一年是否因工作或家庭带来压力感以及近一年是否有精神上不愉快的经历两个方面,结果显示这两个因素在结直肠癌患病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此次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离婚丧婚者、失业或退休者和高中及以上高学历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肠息肉史、胆囊切除史、糖尿病史、粘液血便史等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家族肠癌史者患病风险增加。每天吸烟支数≥20支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喜食干硬食物、油腻食物、烫热食物者患病风险增加;过去一年摄入肉类、油炸,烟熏腊味食品、动物油等患病风险增加;而面粉、杂粮、牛奶、水果、植物油等是保护因素。较少体育活动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未见心理健康因素与大肠癌发病有关。建议对有既往疾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一级预防;正确引导公众合理选择膳食,改进烹调方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强体育锻炼等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