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经过十一年多的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己初具规模。随着基金高速扩容、产品不断创新,开放式基金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业绩逐渐拉开了差距,投资者的投资差异也逐渐显现。科学、合理地评估基金绩效,可以为基金公司、投资者和监管当局提供丰富的投资决策信息,不仅是一种评价投资管理价值的方法,也是基金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因而针对我国国情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有着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中国基金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去寻找规律。本文介绍了基金绩效评价的五大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同时分析了我国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评价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构建科学合理的基金经理评价体系来探讨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我们仅选择了近三年来(截至2008年底)在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不含指数型)中任职达2年以上的基金经理进行评价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提出,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水平整体上显著超过市场基准组合,我国证券市场属于弱势有效市场;基金经理有显著的选股能力,呈现一定的择时能力,但不显著;大部分基金的绝对业绩不具有短期持续性,而整体上具有相对业绩和联合业绩的长期持续性;同一市场基准下经过风险调整的三大指标具有显著的强正相关性,而其与收益率指标的相关性较弱,在H-M模型和TM模型下,其对应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等因素来优中选精挑选基金经理。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