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党”创建初期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及原因分析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蒋介石独裁政府的黑暗统治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国际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国内各种矛盾更加激化。既不满意国民党也不满意共产党的一部分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为了寻求解放中国的革命道路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它继承和发扬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对中国的前途命运进行了积极的求索。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上,第三党通过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如实施土地革命把农民从封建主义枷锁下解放出来,实施平民革命建立工农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和中国的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等,第三党的纲领充满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激情,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有许多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一致,这些充分说明第三党的积极性和进步性。但是第三党的思想也有一些缺陷,而这些缺陷恰恰导致了第三党与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分道扬镳,使它最终选择了一条介于两党之外的中间道路。分析它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可以看出第三党在当时虽然受到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但是由于它的思想主要继承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精神,还有它自身小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局限性,使它的思想理论明显具有小资产阶级的偏激性。纲领虽然声称第三党代表农工利益,却又不承认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第三党的土地政策虽然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但却反对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希望通过和平收买的方式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其不能解决土地问题,农民的积极性不能真正充分调动起来。事实说明,在蒋介石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下的中国,企图建立所谓的“平民政权”幻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走中间路线,成为独占中国革命领导权的小资产阶级政党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走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对于今天我们更加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横琴保利国际广场的设计理念,探讨了BIM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一些应用,说明了进行"形式追随功能"在数字化时代的实践。
本文选取关中为研究的切入点,主要研究内容为市场的发展演变和时空分布。对于市场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史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大多数学者把目光集中在江南地区,时间多框定
回顾核弹和贫铀弹的研制和使用所伴随的放射性污染给人类生存及生态环境产生的严重破坏.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碘对生物个体危害较大,而大量的放射性尘埃会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
为了在高温环境下测量角位移,研制了一种基于光纤的耐高温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针对高温工作环境提出利用耐高温的光纤传输光,在常温环境中采用FPGA处理增量式编码器的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