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巴马小型猪及其肝硬化模型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门静脉压(Portal Venous Pressure,PVP)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6只健康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N、C两组,每组各3只。(2)N组为非肝硬化组,采用标准饲料喂养。C组为肝硬化组,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CCL4)腹腔注射和口服饲喂法构建肝硬化模型。(3)第10周起隔周采静脉血检验肝功能并行肝脏彩超检查,检验模型建立情况,至确认模型成立。(4)小猪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测压通路,调节CVP于不同水平测定对应PVP,统计处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C组小猪造模过程中死亡一只,成模2只,两组共5只小猪进入下一步实验。(2)N组CVP和PVP成直线相关(P<0.05),相关系数0.75。C组CVP和PVP无直线相关(P>0.05)。(3)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测压过程,观察至术后第一天清晨,未出现手术和麻醉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VP和PVP在正常巴马小型猪中有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75,在肝硬化巴马小型猪模型中无直线相关。研究目的:(1)探索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ontrol Low Venouse Pressure,CLCVP)对肝癌切除术的影响。(2)研究肝癌患者及其有无合并肝硬化时CVP和PVP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选择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45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之间,ASAI~II级。(2)患者入手术室时根据信封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例。切肝前将CVP控制到目标范围并维持至肝癌切除并止血完成,A、B、C组CVP控制目标为分别3-4cm H2O、5-6 cm H2O和7-8 cm H2O。(3)于门静脉置管完成时(T1),中心静脉控制达标时(T2),肝门阻断结束时(T3)和关腹前(T4)记录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VP、PVP;于手术结束(T5)、术后入ICU(T6)和T11患者出院(T10)记录手术时间和出入量、麻醉复苏时间和住院时间;于术后第1天(T7),术后第3天(T8),术后第5天(T9),术后第7天(T10)监测患者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c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术后收集病理结果,区分肝癌有无合并肝硬化患者,分别进行CVP和PVP的相关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的性别结构比、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B组>C组>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和肝组织切除体积的比较,B组高于A组和C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门阻断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VP的比较,B组和C组在T2-T4时点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MAP、HR组间和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围术期RBC、HB、PT、APTT、TT、T.BIL、D.BIL、I.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在组内各时点呈动态变化。(6)取T1时点CVP和PVP做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总体分析肝癌患者总体CVP和PVP成直线相关(P<0.05),相关系数0.43;肝癌不合并肝硬化患者CVP和PVP成直线相关(P<0.05),相关系数0.62;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CVP和PVP无直线相关(P>0.05)。结论:(1)本研究认为,CLCVP可减少肝癌切除术的出血量,且对术后RBC、HB、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无影响。肿瘤体积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更大。(2)本研究得出结论,CVP和PVP在肝癌患者总体和不合并肝硬化患者中有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43,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无直线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