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产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anx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主体与客体、内容与方式。艺术产业管理可以理解为“对艺术产业的管理活动”,其客体即对象自然是“艺术产业”,其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行业协会,或可以是各类艺术企业甚至个人。根据“产业”的定义,艺术产业管理是对作为产业的艺术生产、艺术流通与艺术消费涉及的各种要素(例如人的要素、运作方式等)进行管理。  尽管“产业”的概念出自近代,但艺术管理却古已有之,自艺术活动诞生的那一日起,艺术管理便相伴而行。在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汉魏六朝的发展、唐宋繁荣、明清蜕变之后,艺术管理开始出现现代意识的萌芽。直至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使艺术行业的产业性质开始凸显:社会化大生产带来了产业化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模式,这种模式与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艺术事业”截然不同。因而,当下,我国采用“营利性艺术产业”与“非营利性艺术事业”两个概念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运作机制。在梳理与分析国内外学者对艺术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创意产业的概念后,结合我国“艺术事业”的特殊概念与历史,对艺术产业做出如下定义:艺术产业指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工业化的标准生产、流通、消费艺术品及艺术服务、并以营利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指的艺术产业限定在“营利性艺术产业”的范围内。  艺术产业的出现同时带动了社会观念、政府管理方式、企业自身运作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形成了我国艺术产业管理独有的现实特点: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艺术产业的出现,艺术产业的发展却由于旧有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而受到制约;政府自上而下推进艺术体制改革,以期助推艺术产业的发展,但其支配性管理模式却也成为我国艺术产业管理的双刃剑:一方面快捷、高效地推动了艺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与艺术市场的繁荣膨胀;另一方面,艺术产业自身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之间产生脱节,造成了现实中艺术产业管理的一系列困难与矛盾。江苏演艺集团的诞生与发展可称为我国艺术产业管理模式的缩影与典范。市场催生了艺术产业,但政府推动力却成为其初级发展阶段的主要支撑。在初占市场拔得头筹之际,却再一次为体制改革的不彻底、运行机制的不畅所阻滞。这种阻滞已经成为艺术产业发展与管理的现实困境,如何突破桎梏,谋求持续发展,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责任与必然。  以行政力量为主的中国艺术产业管理模式与西方国家依赖市场自主调节为主的模式在体制与机制上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艺术产业管理模式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驱动型模式、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资源驱动型模式和以日韩为代表的政策驱动型模式。本文在认真梳理、分析了这三种模式后得出结论与启示:西方发达各国及日韩等国在国家战略上对艺术产业的重视、对产业管理侧重点的选择与政策的完备是其艺术产业管理获得成效的关键。因而,我国应当制定适合国情的艺术产业发展与管理的战略,建立、完善与创新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同时注意传统艺术形态与新兴艺术形态在发展规律上的区别,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艺术产业的科学管理。  就我国艺术产业管理的实践发展策略而言,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构成了发展的立体框架:坚持审美核心原则是艺术产业管理得以发展的内核,也是即便是在市场体制下,“艺术产品”与“一般产品”的本质区别以及价值所在;作为官方管理主体的政府应适时转换职能,将“办产业”转化为“顶层设计”,履行“有限政府”的职能;行业协会作为管理的又一主体,成为当下连接政府、艺术产业、艺术市场的纽带,应尽快转变其“半官方”的角色,实现真正的行业自主,发挥更大的对内对外调节作用;艺术市场作为艺术产业的母体,因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前景而成为管理的主要阵地,在此,作为艺术市场源头的艺术生产者应当具备适应市场的心态、对市场进行准确判断、坚持作品的个性与对艺术的永恒追求;艺术产业发展的另一必然要素是实现艺术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发展艺术金融,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同样需要产业化的理念、政府的顶层设计、培育优秀的艺术金融人才、并坚持以“艺术的”、“审美的”品质作为核心价值观谋求发展;最后,作为管理核心要素的“人”的培养是当下艺术产业管理得以持续科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它需要深入探索人才培养基地即艺术产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模式,同时还需推动现有艺术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与学习。解决了以上几个关键性问题,才能有效推动我国艺术产业管理健康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香港商业电影不仅获取了巨额的商业利润,也开创了不少新的艺术手法,而徐克作为香港商业电影的代表之一,一直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在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引起了学
中国美术史上,以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湖州历代文人画家群体,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