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达唑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自噬并诱导凋亡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5%。由于吸烟人数的增多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的患病率、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探索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氟苯达唑是一种经FDA批准的驱虫药,属于苯并眯唑家族,通过与寄生虫的微管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氟苯达唑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包括骨髓瘤、白血病、神经胶质瘤、乳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食管鳞癌等,但尚未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研究。本研究拟通过非小细胞肺癌A549、H460细胞,研究氟苯达唑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不同浓度的氟苯达唑(浓度为0、0.0625、0.125、0.25、0.5、1、2、4μmol/L)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H460细胞48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2、选用2μmol/L氟苯达唑处理A549、H460细胞12、24、48h,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LC3水平。
  3、带双标荧光的腺病毒(HBAD-mRFP-GFP-LC3)转染A549、H46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氟苯达唑处理组、氟苯达唑和短氯喳联用组、羟氯喹组及雷帕霉素组处理细胞,荧光生物显微镜拍照并分析细胞内自噬流。
  4、氟苯达唑(浓度为0、0.125、0.5、2μmol/L)处理A549、H460细胞48h后,Annexin V-FITC/PI染色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氟苯达唑对A549、H460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浓度越高时,抑制越明显。
  2、2μmol/L氟苯达唑处理A549、H460细胞12、24、48h后p62减少,LC3Ⅱ/Ⅰ比值升高,提示细胞内自噬水平升高。
  3、mRFP-GFP-LC3转染细胞显示空白对照组自噬水平较低,氟苯达唑组和雷。自霉素组处理后荧光融合以红色荧光为主,提示自噬流活化,氟苯达唑与经氯喳共同作用时,绿色荧光表达量较氟苯达唑组升高,荧光融合后呈红黄相间并且黄色荧光居多。经氯隆以黄色荧光为主,意味着自噬流阻滞。
  4、不同浓度的氟苯达唑处理A549、H460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药物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率越高。
  结论:
  通过体外实验证明氟苯达唑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降低A549、H460细胞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氟苯达唑可上调LC3Ⅱ/Ⅰ的表达,下调p62水平,活化A549、H460细胞内自噬流,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氟苯达唑还可以诱导A549、H460细胞凋亡,并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因此,氟苯达唑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肺癌治疗药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肝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排名第二的癌症,而超过一半以上的肝癌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导致,但是目前对于HBV诱导肝癌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仅如此,HBV感染还能够诱导肝癌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性。因此,深入研究HBV诱导肝癌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但能够更深入了解HBV与肝癌之间的关系,更能够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细胞抗凋亡蛋白2(cIAP2)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相关,但是其与HBV诱导
学位
学位
学位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则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上一般通过临床观察来对待刚发现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相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尽早手术切除。因此,术前准确地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腺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它是目前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TPw)是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