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典型环境群体性件为视角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c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文化问题,需要我们用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与反思。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并有其独特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应对方式,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折射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存在的制度本身与制度实效的缺失性以及文化关涉性问题,其在缓解我国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中存在困境,要求我们究其形成之因,探其解决之道。  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矛盾与冲突的集中显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利益冲突,而利益冲突最为根本的是文化的冲突。文化冲突影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影响生态文明制度实效的发挥,为促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其所涉的文化冲突进行剖析。以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反映出来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冲突主要包括:经济主义与生态主义、科技主义与人文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团体主义的社会本位观与个人主义的权利本位观、分配正义与环境正义的冲突。  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存在既冲突又契合的辩证关系,两者在发展演变、所涉范围以及价值取向上的冲突性使得文化可以成为影响制度制定以及实效发挥的重要因素;同时,文化是生态文明制度的内在支撑,生态文明制度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两者相互影响相生相长的契合性又为文化支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使制度实效的发挥提供了可能。  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制度的制定,更包括制度的有效施行,外生性的正式制度依靠国家强制力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与引导的同时,也需要内在意识形态与文化氛围的配合。以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反映出来的文化冲突以及制度本身与文化的冲突影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因此,面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环境现状,从文化层面缓解生态文明制度困境,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的融合,融合的路径包括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的融合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文化冲突的缓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抗凋亡能力。方法:以小鼠心肌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