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解郁方对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抑郁症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生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在RA的基础上出现兴趣减退、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易激惹、悲观绝望,甚则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质量。RA伴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对免疫学研究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并提出了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细胞因子影响抑郁症的作用机理初步认为与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和/或垂体而影响神经分泌相关。本研究从免疫学角度出发,探索细胞因子改变的机制,进一步揭示RA伴发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治疗方面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锂盐等。但这些药物常有成瘾性、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等缺点,故临床用药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药治疗RA伴发抑郁症具有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价格低,病人依从性好等优势。因此,从中医药的角度对RA伴发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和探讨,并对导师的经验方补肾活血解郁方治疗RA伴发抑郁症进行实验和临床观察,对防治RA伴发抑郁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的:一、观察补肾活血解郁方对RA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二、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伴发抑郁症的动物模型,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伴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为防治RA伴发抑郁症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一、临床部分: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共选取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症及中医学证候标准的63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类风湿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补肾活血解郁方,每日1剂,分两次服。对照组在常规抗类风湿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每日服用20mg。各组均予以口服药物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二、实验部分:选择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胶原诱发关节炎组和抑郁组,每组8只。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1周后给予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方法造模。另取32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造模结束后,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中药治疗组每日灌胃补肾活血解郁方中药,西药对照组每日灌胃盐酸氟西汀,为期6周。分别在造模结束后和药物干预治疗后予一般状态、行为学评价及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一、临床部分:(1)HAMD积分比较: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间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至第6周时,治疗组分值改善略优于对照组,但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周后,治疗组显著进步7例,进步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著进步9例,进步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9%;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似。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似。(2)中医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均改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6周治疗后,两组间中医症状观察表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中医疗效比较: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26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3%;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似。(3)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改善的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但两组间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似;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min)比对照组明显的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关节肿胀数、疼痛水平视对照数值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min)、疼痛水平视对照数值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疗效的比较:治疗3周后,治疗组进步1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进步3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8.3%。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似。治疗6周后,治疗组显效9例,进步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4例进步1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RA病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似。(4)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个别患者在服药后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和轻度腹泻的表现,经过减量、分多次或饭后服用,这些症状消失,余无其他明显的副反应。二、实验部分:造模后给予一般状态观察、行为学测试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大畸形,关节炎指数增高,蔗糖水饮用量、旷野试验中水平及垂直得分明显小于正常组,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行为学测试结果明显改善,细胞因子含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补肾活血解郁方对RA伴发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似,并且具有对症状改善效果好,副作用少,病人依从性好的特点;2、造模大鼠从一般状态、行为学测试、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以及血液及组织中各项指标变化均符合胶原诱导关节炎伴发抑郁症的基本病变,提示造模成功;3、RA伴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补肾活血解郁方能有效的降低细胞因子的分泌,改善RA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和行为学。
其他文献
对煤绒菌等4种绒泡菌目黏菌显型原质团进行了盐溶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煤绒菌、圈绒泡菌的特征峰分别为4个,针箍菌特征峰5个,扁绒泡菌特征峰2个。特征谱带重复性强,可以
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存在容易造成专家风险评估信息的丢失、忽略专家有限理性行为和风险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后悔理论和复杂比例评
自适应安全架构依托持续性监测与回溯分析形成了集防御、监测、响应、预测为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对于高级定向攻击具备智能与弹性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对自适应安全及软件定义安全框架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网络安全现状,对网站应用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的自适应安全防护平台的初步应用。
分别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LISA数据库对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调查。在此基础上,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
以9,9-双(4-氨基苯基芴)(FDA)、9,9-双(3-氨基-4-羟基苯基)芴(BisAHPF)、六氟二酐(6FDA)为单体,二维片层氧化石墨烯(GO)纳米炭晶为孔尺度调节剂,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GO/聚酰亚
教师事业成长的核心是研究,本文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另一方面从方法和措施上论述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反思、教研、观摩、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