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缺血后处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效果的研究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改良缺血后处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机制与意义。  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的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分别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观察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开放前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乌斯他汀和间断反复开放、阻断升主动脉三次,每次1min。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外周血肌酸激酶 CK、肌钙蛋白 I(TnI)与丙二醛(MDA)的影响。实验组:15例,其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9例,主动脉狭窄伴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3例。年龄:47±10岁,体重:51.2±6.2Kg。全组患者均经术前体格检查、心脏超声、胸片和术后病理证实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Ⅱ-Ⅳ级。全组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心绞痛发作史,心电图无 s-t段改变。全组患者术前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常规准备,手术方式为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全部患者均置入进口 SORIN双叶机械瓣。并在升主动脉开放前即刻经冠状动脉灌注管内弹丸式注射腺苷0.5mg/Kg,乌斯它汀(UTI)0.8万U/Kg,并反复开放、阻断升主动脉三次,每次1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开胸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30分(T3)、术后6小时(T4),术后24小时(T5)、术后72小时(T6)、术后6天(T7)七个时间点分别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静脉血HCT、CK、TnI和MDA的含量。记录患者术后多巴胺使用最大剂量与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心律失常情况。对照组:15例,其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8例,主动脉狭窄伴关闭不全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5例。病历选择与手术方法同实验组,但不行改良缺血后处理。年龄:47±8岁,体重:54.8±8.2Kg。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检测指标同实验组。  结果:(1)瓣膜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外周血CK、TnI、MDA水平都明显升高,数天后均回落至正常范围。(2)血浆CK含量各组内比较,T2、T3、T4时点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0.05),T5时点达高峰,T6时点仍显著高于术前(P<0.01),T7回落至正常;两组间比较,T1、T2、T3时点CK值无明显差异(P>0.05),T4、T5、T6时点实验组 CK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血浆 cTnI含量各组内比较,实验组T2、T3、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T6、T7时点回落至正常。对照组T3、T4、T5、T6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T7时点回落至正常;两组间比较,T1、T2、T3时点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4、T5、T6时点实验组CK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血浆MDA含量各组间比较实验组围术期患者 T3、T4、T5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术后多巴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最大使用剂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心脏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1)改良缺血后处理可使实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主动脉开放后6h、24h、72h外周血CK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改良缺血后处理可使实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主动脉开放后6h、24h、72h外周血 cTnI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使实验组cTnI含量较对照组提前回落至正常。(3)改良缺血后处理可使实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主动脉开放后30分、6h、24h外周血MDA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改良缺血后处理可使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验组术后多巴胺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5)改良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心肌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单用和联用MgCl2对A7r5细胞增殖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物质互通性和检测方法性能评价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室间质量评价(EQA
肾脏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共同通路。本质上,肾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积聚和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