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女性肿瘤第一位,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首选方法。目前常用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有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他莫昔芬、氟维司群等。然而,尚没有足够的临床实验证据显示何种内分泌药物治疗方案最为有效且安全性较好。因此,本研究综合应用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目前常用的6种一线内分泌单药治疗方案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优先药物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 材料与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临床试验数据库、万方医学期刊学位论文等数据库,以及乳腺癌相关学术组织网站,检索时间截止到2015年5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疾病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总体客观缓解率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采用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方法合并分析相应的比值比和风险比及其置信区间,运用Stata、R、WinBug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计算机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938篇,最终纳入文献27篇,报道了8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3492个病例,研究样本量在103-907例之间,病例中位年龄范围为63至72岁。纳入研究中,有6项研究具体描述了随机方法的实施;2项研究描述了分配隐藏过程;5项研究描述了对研究对象,研究员及结果测量采取盲法;8项研究均未出现选择性报道数据或观察数据不完整以及其他偏倚。 传统 Meta分析结果显示:来曲唑与他莫昔芬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曲唑在提高客观应答率和疾病进展时间上均优于他莫昔芬(OR=1.71,95% CI1.26-2.31;HR=0.70,95%CI0.60-0.82);依西美坦的客观应答率高于他莫昔芬(OR=1.85,95%CI1.21,2.82);氟维司群500mg在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上优于阿那曲唑(HR=0.66,95%CI0.47,0.9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了10.3个月。安全性方面,氟维司群250mg相比于他莫昔芬组患者潮热反应发生率低(OR=0.66,95%CI0.44,0.98)。其余治疗方案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网状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客观应答率方面,来曲唑优于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250 mg(分别为OR=0.59,95%CI0.43-0.80和 OR=0.54;95%CI0.34-0.85);依西美坦比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250 mg更有效(分别为OR=0.67,95%CI0.48-0.91和OR=0.61,95%CI0.37-0.97)。在延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或无病生存期方面,阿那曲唑和来曲唑比他莫昔芬更有效(分别为HR=0.84,95%CI0.72-0.99和HR=0.70,95%CI0.60-0.81);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均优于氟维司群250 mg(分别为HR=0.72,95% CI0.56-0.93; HR=0.60,95%CI0.46-0.76;HR=0.75,95%CI0.57-0.97);氟维司群500 mg比除了来曲唑以外的其他治疗组都有效(相比于阿那曲唑、依西美坦、他莫昔芬、氟维司群250 mg分别为 HR=1.54,95%CI1.09-2.11;HR=1.61,95%CI1.08-2.25;HR=1.84,95%CI1.24-2.55;HR=2.17,95%CI1.35-3.11)。 结论:综合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氟维司群500mg和来曲唑相比于其他方案对于一线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更好,并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疗效差异。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