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地域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 方法:对华东、华南、华中地区近5年关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病例进行调研,同时,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表明: 1.华东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华南地区证型分布规律基本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华中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则表现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2.而我院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表现为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气滞型;湿热与血瘀为主要的兼夹证。 3.ALT、AST、TBIL、DBIL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且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4.球蛋白以肝郁脾虚型最高,与湿热中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GGT则以湿热中阻型最高,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5.HbeAg、HBVDNA阳性率均以肝郁脾虚型最高,肝肾阴虚型次之,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华南、华东、华中三大地区慢性乙肝患者的主要证型均为肝郁、脾虚、湿热、阴虚、瘀血;ALT、AST、TBIL、DBIL、GGT与湿热有关,GGT与脾虚有关;HbeAg、HBVDNA阳性率提示虚证患者有病毒复制活跃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