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笔墨风格及形成原因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瓒作为中国文人画和山水画的标志性人物,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中国的绘画、诗词、书法等多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绘画风格、文化修养、绘画理念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无数中国的画家、学者。其作品被后人反复的临摹、研究。本文以倪瓒的绘画作品风格为重点,结合自身对倪瓒有关书籍的研究和对倪瓒作品的临摹经历,从倪瓒所处的历史背景、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宗教信仰、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对倪瓒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重点探究了道教文化思想对倪瓒个人性格和思想乃至绘画中笔墨风格转变的影响。以倪瓒所流传的诗词和艺术理论为论证,探究其笔墨的变化过程和原因。本文将论证《六君子图》是倪瓒中期风格的开创性作品,而不是倪瓒早期风格的作品。《六君子图》打开了倪瓒中期画风的篇章,代表了倪瓒个人风格的从无到有、从临摹到形成。本文认为,传统国画的学习必将经历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的三个阶段,而临摹到写生无论功力深厚与否,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风格,只有从写生到创作这一艰难性转变的过程中才会有个人风格的初步形成。倪瓒通过早期对名家作品的临摹到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再到自我的创作,从而产生了《六君子图》这一代表风格转变的关键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六君子图》中的构图、皴法、布局三个方面,将此画归于倪瓒的中期风格作品,看作是倪璜绘画风格的雏形之作,代表了倪瓒从学习董源、巨然变为结合自身写生观察进行自我创作的转折之作。倪瓒曾有言:“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在《云林画谱册》中,倪瓒从构图、笔法、树法、石法、叶法、点法、墨色浓淡变化、景色取舍、师古人而融今法等方面对如何研习山水画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倪瓒所谓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并非是指技法上的草草为之,而是一种主观的艺术思想和态度。画册中倪璜的每一笔如何下笔,如何收笔。每一个石头和树叶的点缀,都是经过大量地观察、思考,同时进行了大量地实践而总结出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丝毫看不出也丝毫不存在任何的随意性,相反倪璜的每一次皴擦、每一次点染都是反复斟酌而成的。他所作的山水画正是太湖沿岸景色的真实写照,与“不求形似”完全相悖。因此在倪瓒的绘画本身上,根本不存在任何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其作品之所以时至今日仍被奉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巅峰之一,正是因为其作品本身有着不可质疑的高水平性质。而“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真正含义,是对于精神和意境的要求。
其他文献
基层民主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深远的内涵之一,换届选举是基层民主实践的重点内容,深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和社会民众高度关注关心的热点。本文以2017年Z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研究依托,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反腐败战略理论为基础切入我国基层民主选举的违纪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过研究Z市的市级汇总情况和每个县市区上报的问题案例情况,以及本人直接参
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使委托代理问题开始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西方资本市场的实践已经证明,股权激励能促使员工、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目标趋同,缓解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促进企业长远发展。2006年,我国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随后有关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股权激励的尝试。由于股权激励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对于股权激励在实践中运用的指
笔者社会心态量表分层测评有效问卷404份,分析显示社会心态得分中等偏上,四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情绪得分高于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倾向且差异均显著;男
在研究传统摄像机标定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CCD的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的一种特殊的基于模板匹配的单目摄像机标定方法。该方法直接将基于CCD细菌鉴定系统中的96孔酶标模板作为辅助标定装置,仅要求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摄像机摄取任一幅模板图像,即可根据射影几何内秉的约束条件完成对系统中CCD摄像机焦距、摄像机高度等有效参数的标定,计算量小,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对该方法标定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实行街居体制,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二元主体基本垄断着社区重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由于规模小、能力欠缺以及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渐渐普及,各行各业无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集团化、大型化和全球化日趋明显。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经营效益,进入快速的扩张期,银行的网点数不断增多,银行规模迅速扩大。这引发了财务管理上的规模不经济问题:银行财务机构及人员设置臃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业务处理效率低下、总行财务管控难度大致政策执行能力变弱等。这种传统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