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是必要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向零售银行转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二是向零售银行转型可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个人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顾客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强劲需求决定了商业银行向零售业务转型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零售银行业务收益率相对更高,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也证实了本文的逻辑分析,根据对8家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银行进行分析,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批发业务资产税前利润率为1.14%,而加权平均零售业务资产税前利润率则高达3.93%。零售银行业务的资产收益率远高于批发银行业务。   向零售银行转型之所以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有三方面的原因:零售业务资产分散程度更高、零售业务对象更加重视信用、零售业务同经济波动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根据对7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银行进行分析,2007年公司贷款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34%,而零售贷款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1.17%。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提出要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口号,但发展却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资产、收入结构不合理,批发业务比重过高,而零售业务过低。   从资产结构看,2007年,我国银行批发业务资产比重为88.89%,零售业务资产比重为11.11%,同期,富国银行的零售业务资产比重高达78%,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资产比重也在35%以上;从收入结构上看,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比重仅为29.82%,而同期,花旗银行的全球消费金融业务收入比重就高达67%,富国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比重更是高达78%。其次,我国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本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业务过度集中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信用卡不良率高,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不健康。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二是未能与个人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要顺利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零售业务的成功转型,宏观上要完善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微观上要建立银行和顾客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银行和顾客之间良好的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分别是:高品质的服务、合理的销售以及拥有一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其他文献
论述了喷气纺纱技术的特点、产品开发及推广,并介绍了国际国内喷气纺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资金和财政平衡制度,是各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转移支付,将富裕地区的财政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相对贫困的地区,以此平衡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水平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研究各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十分必要。多元GARCH模型成为研究多个金融市场收益率波动的最主要工具。常用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末国际贸易领域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全球性的产品生产与协作。当前,产品内国际分工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这种新型分工正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