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是必要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向零售银行转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二是向零售银行转型可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个人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顾客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强劲需求决定了商业银行向零售业务转型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零售银行业务收益率相对更高,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也证实了本文的逻辑分析,根据对8家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银行进行分析,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批发业务资产税前利润率为1.14%,而加权平均零售业务资产税前利润率则高达3.93%。零售银行业务的资产收益率远高于批发银行业务。
向零售银行转型之所以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有三方面的原因:零售业务资产分散程度更高、零售业务对象更加重视信用、零售业务同经济波动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根据对7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银行进行分析,2007年公司贷款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34%,而零售贷款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1.17%。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提出要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口号,但发展却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资产、收入结构不合理,批发业务比重过高,而零售业务过低。
从资产结构看,2007年,我国银行批发业务资产比重为88.89%,零售业务资产比重为11.11%,同期,富国银行的零售业务资产比重高达78%,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资产比重也在35%以上;从收入结构上看,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比重仅为29.82%,而同期,花旗银行的全球消费金融业务收入比重就高达67%,富国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比重更是高达78%。其次,我国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本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业务过度集中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信用卡不良率高,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不健康。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二是未能与个人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要顺利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零售业务的成功转型,宏观上要完善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微观上要建立银行和顾客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银行和顾客之间良好的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分别是:高品质的服务、合理的销售以及拥有一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