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劳动观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ow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繁荣昌盛和实现民族振兴的源泉和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五一”劳动节讲话以及其他重要论述中,针对社会上不重视劳动、不尊重劳动和不和谐的劳动关系等问题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劳动观。劳动以及劳动者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中华民族的未来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都离不开劳动。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世界发展、国内发展的深刻变化,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出发,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劳动方面的思想、政策、措施,对习近平的劳动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具体而言,本文除绪论外,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以及现代西方劳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实践与习近平自身的劳动经历是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二部分,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本内涵。本文从劳动本质观、劳动价值观、创新劳动观及和谐劳动观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的劳动观。在劳动本质观上,习近平认为劳动不但是人类的本质活动,还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劳动价值观上,劳动创造了财富以及幸福,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和也是最美丽的;在创新劳动观上,习近平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创造性劳动,发扬创新精神实现创造性劳动;在和谐劳动观上,习近平认为要实现和谐劳动树立共建共享的劳动关系理念是根本,发挥劳动模范对于社会的示范功能是途径,用法律切实保护劳动者自身权益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第三部分,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丰富和深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劳动分支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当前,习近平劳动观不仅能激励青年奋发向上,推动全社会形成劳动致富、勤劳奋斗的良好社会氛围,也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由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观点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使对习近平劳动观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国内学者大多聚焦于习近平劳动观某个具体方面的研究,而本文尝试对习近平的劳动观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他文献
步入21世纪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始受到推崇,然而国内许多中小型公司的管理模式还很陈旧,远远的落在了时代的后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在使用落后和僵硬的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管理制度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会成为公司发展的桎梏。X公司是成立于2002年的互联网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由几个人的小团队成长到人员过百,业务复杂,部门众多的中型公司。现有员工中拥有
纵观全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以“知识转移”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音乐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智慧教学就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智慧教学的出现不但能够构建更高效的课堂,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知识获取的积极性。智慧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操作,丰富的教学资源等,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智慧教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将信息技术融入了课堂中,实现了智慧型人才的培养。智慧
“银发浪潮”的迅猛冲击,使我国的养老事业倍受整个社会的关注。针对于不同的老年人群体,从养老方式再到养老内容,理论研究与养老实践纷繁多样。在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拥有着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我们称之为高知老人,主要代表人群有大学退休教师、政企退休干部等。他们大多生活在城市社区,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相对于普通老人,高知老人对于养老生活的标准要求更高,同时,精神养老需求是其独立于物
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设计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探讨了项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
前不久,AMD正式发布了代号为“上海”的Opteron处理器,虽然其为服务器产品线,但45nm制程在AMD产品中的首次应用令玩家们看见了曙光。在众人等待之下,全新45nm制程的桌面级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