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厄普代克是集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2009年辞世共创作了包括其代表作“兔子四部曲”在内的60余部作品,内容涉及二战后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中产阶级的家庭风波,性爱、死亡、宗教与艺术等等。尽管文学成就斐然,他和他的作品仍备受争议。一些评论家对其对女性的态度颇为不满,他甚至被认为是“厌女症”作家。国内外对厄普代克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兔子系列与美国社会的变迁、性描写的评价,小说中反映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分析以及互文研究等。尽管已有评论者试图采用女性主义视角对厄普代克的作品进行评析,但系统论述厄普代克女性意识的文章却很鲜见。由于在厄普代克整个生活和写作过程中他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厄普代克所处时代背景、生平、厄普代克有关女性的言论加之对其三部颇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S》、《葛特露与克劳狄斯》和《寻找我的脸》中女性意识的分析,研究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探寻,以此纠正对其“厌女症”作家的看法。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厄普代克的文学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厄普代克研究的角度以及女性主义批评、女性意识的界定和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厄普代克所处时代背景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对其创作的影响、生活中的女性与厄普代克的创作、女权主义者的批评以及厄普代克的辩驳;第二章深入分析了厄普代克作品中父权制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觉醒;第三章探讨了其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平等与独立自主意识;第四章分析了厄普代克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对自我实现的探求。结论部分就厄普代克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探寻的意义与局限性进行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探寻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