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合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扩展分支机构等方式迅速壮大起来,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发生了一些操作风险案件,如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富滇银行倒券风波等,这些案件给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一定的损失和不利的影响。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识上也存在较大的误区。本文希望通过借鉴西方及国内大型银行一些成熟的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希望能够给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提高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与获利能力,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运用系统管理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流程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的办法,在对前人研究的学习及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对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的思考与理解。文章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有以下二个方面,即现实性和前沿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中国金融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与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和组织对这一问题都进行过分析研究,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研究最有成效,明确了其定义,并将其纳入了资本管理范畴。我国学者对此研究的时间较短,且无本国的长期数据可以分析利用,基本是借鉴国外经验和数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本文重点是对西部XX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例进行分析,分别列出了XX银行柜台操作事件,XX银行支付系统小额重账事件,XX银行票据承兑及贴现事件,XX银行票据垫付事件,并对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后果、处罚进行了详细描述,归纳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1)操作风险体系不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造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重要的原因;(2)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缺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其认定为操作性风险,认为只有操作部门才会产生操作风险,主要是柜台人员。正是由于存在这样认识上的偏差,才使得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缺失;(3)操作风险管理损失数据匮乏。这是由于我国操作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人才又匮乏的原因造成的;(4)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尚未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操作风险管理仅仅停留在定性阶段。结合对诸多操作风险案例的分析,本文对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对操作风险认识落后;(2)内控制度失效:(3)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4)缺乏有效监管。本文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城市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加强合规文化教育。引导全行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明确自身的风险责任,有利于形成防范风险的有效屏障;(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业人员的疏忽、懈怠和机会主义是当前城市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损失的重要原因,很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都是内部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3)优化业务流程。合理安排人员进行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将有利于业务流程的优化,对风险防范起到一定的遏制及反馈作用;(4)加强内外部审计。有效发挥内外部审计的作用,对依法合规经营,加强操作风险控制和监管起着重要的作用;(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是城市商业银行系统解决操作风险问题的基础,是城市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有效监管及控制操作风险的实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