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玉米自交系耐盐性差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和QTL定位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胁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耕地总面积中有近三分之一为盐渍化土地,每年因盐胁迫造成的粮食减产达总产的15%以上。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但耐盐能力较差,尤其在苗期对盐胁迫更为敏感,其耐盐性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是否能够高产、稳产。因此研究苗期玉米响应盐胁迫的机制,对提高玉米耐盐能力,培育耐盐新品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系统地研究玉米的耐盐机理,本研究以两份耐盐性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从生理学、蛋白质组学和遗传学的角度研究与耐盐相关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基因,以探讨玉米耐盐机制,并开发与玉米耐盐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玉米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提供有效的信息。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在含0.3%NaCl的盐池内对16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耐盐性筛选,找到了表型差异极大的抗盐白交系F63和盐敏感自交系F35,并经水培验证确定其耐盐性差异。(2)生理学分析表明,高盐胁迫使玉米幼苗的株高、鲜重、相对含水量、渗透势和K+/Na+比降低,相对电导率升高,但是不同材料受盐影响程度不同。F63较小的电导率升高和K+/Na+比降低反映了该材料对膜的完整性和离子稳态具有较强的保持能力,低的渗透势使F63维持胞内较高的相对含水量。由此,F63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3)蛋白质组分析表明,160mM NaCl处理2天后F63中47个蛋白上调,46个蛋白下调;F35中上调27个,下调22个。从整体上来讲,F63动员了更多的蛋白参与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从而更好地整合了植物体内现有的能量与资源维持胁迫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在F35和F63中共同受到盐诱导上调表达的蛋白有10个,共同下调4个。这些变化趋势一致的蛋白主要集中在激素调控、保水和逆境/防御等方面,体现了两材料对盐胁迫反应的共性。另外,在盐胁迫下,F63和F35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趋势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包括氧化胁迫、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等方面,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F63比F35更加耐盐。差异表达蛋白在酵母中的功能分析很好地验证了蛋白质组的结果。(4)以F63和F35为亲本构建了RIL群体并用1011个SNP绘制了该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在盐池与水培两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苗期耐盐9个性状的QTL分析。检测到2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其中12个加性QTL和2对上位性QTL存在显著的QTL×处理的互作效应。条件QTL分析检测到9个条件加性QTL。在所有检测到的QTL中,5个非条件QTL和3个条件QTL的贡献率都分别超过了20%。应用这些QTL进行MAS对玉米耐盐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我国东北地区,应用育苗移栽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倒春寒、早春低温、霜冻等不良的气候影响,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复种指数。但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旱田钵苗移栽机,主要是以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的观念也随之变化,所以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和现代的消费观念相结合,在对各方面进行调整的同时,要注意彰显内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
第二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在高校第二课堂中构建师生共同体,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背景:据统计,超声乳化术已占发达国家白内障手术的90%以上。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改进,手术设备及器械的更新,患者术后平均视力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但我
水稻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其栽植面积最大、亩产量高、总产最多,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2011年水稻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5.15%,黑龙江省2012年水稻种植面
随着低渗透油气田的不断开发,对压裂液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清洁压裂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压裂液破胶难、滤失高、残渣多等缺点。目前国内外对于清
我国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都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煤层气资源“低压、低渗、低饱和度和非匀质性强”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引入了国外成功的煤层气抽采技
农村学生进城上学是当今教育的一种大趋势,有利有弊,利弊如何去权衡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对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会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农村和城市教育陷
刑民交叉案件分为程序法上交叉和实体法上交叉两大类,实体法上交叉的刑民交叉案件又可以分为刑民冲突型交叉和刑民重合型交叉。而刑民重合型交叉又因为处理结果的不同可以分
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问题绝对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那么,眼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