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孙瑜在2013年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2015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2015年丹麦公开赛1/16决赛,2016年中国大师赛决赛、2016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以及2016年丹麦公开赛女子单打1/4决赛,这6场比赛,共计14局进行研究。对孙瑜近4年比赛共14局比赛中的发球技术、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等各项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对比世界女单名将李雪芮(中国)、2016年奥运会冠军马琳(西班牙)在相关比赛中各项技术,分析孙瑜技术主要特点,以此凸显孙瑜专项技术特征。孙瑜作为我国女单的后起之秀,对其技术研究十分有必要,为我国羽毛球女单项目重新回到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一些参考,对发展我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培养世界级顶尖选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对我国羽毛球女子运动员选材、训练、比赛等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统计孙瑜主要技术数据,对比分析同时期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技术参数,通过孙瑜4年6场14局重要国际级大赛中的技战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得到孙瑜的技战术特征,依据数据分析提出可供操作的具体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动作要素综合分析看:孙瑜的“压腕”与“翻掌”身体姿势比较好,能运用自如,其产生的爆发力总体上看是很好的,无论腿部步伐的爆发力还是技术动作的爆发力与世界高水平女子单打运动员相差不大。孙瑜的旋转与绷紧动作运用恰当,其动作则是适当的“前送”加上小臂旋转,最后手指收紧球拍。在比赛中,能由粗到细、由易到难不断提高。此外,孙瑜的小臂“旋转外展”较好,灵活掌握了“前送”和“旋转外展”,手指根部对球拍的收紧动作,达到较好的绷紧效果。这4年中孙瑜的前场、中场、后场移动速度均在马琳和李雪芮之下,速度存在不足,孙瑜的后场杀球速度不如马琳,跟李雪芮比则不相上下。球拍速度是靠转动而获得的,多数的转动是绕支点转动,网前的主动击球则主要绕轴线转动。并使用球拍上线速度最大的部位来击球。(2)发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孙瑜主要集中在3号、4号、5号、6区域,在6号区域的发球使用率最高,3号区域最低,其他区域较均衡。发球技术比较稳定,相比较马琳的发球缺乏前场区域的变化,相比李雪芮的发球就缺乏前后场区域的变化。(3)在发球方式上,正手运用较多:孙瑜主要采用的是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网前球为主,将球发到对手后场高而且远的地方,使对手接球处于被动。其反手发球则使用的较少。(4)在接发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征:主要采用的是推球、扑球技术,高、勾对角技术使用比例不高,勾球和挑球技术较少使用。接发后场球时主要采用杀球技术,其次为吊球。接网前球的技术动作与李雪芮相比较,主要缺乏网前接发球勾对角技术,后场接发球没有马琳的进攻型方法,缺乏下压球,在后场接高远球的处理上落点变化不多,没有李雪芮的落点分布的均匀。(5)孙瑜在比赛中技术运用方面前中后差异性较明显:前场主要以搓、放网前技术和挑高球为主,分别占前场技术一半;中场主要以平抽快挡球技术为主,占中场技术的近九层,后场主要以杀球、高远球、吊球为主,占后场技术的一半左右。(6)孙瑜在多拍技战术方面有潜力:孙瑜在前10拍击球衔接速度快、力量大、预判能力强等,其主动得分能力突出,但在第10拍以上的得分能力偏弱,这与其心理、体能下降等有关系。建议:(1)建议孙瑜要加强步伐的强化练习。在发球方式上力求主动多变,同时加强对反手发球的练习,提高动作的隐蔽性。在发球区域上要提高对线路选择和区域选择的意识。(2)需要进一步加强上肢力量的深入练习。在后场杀球的速度上需要提高杀球的速度。(3)在接发前场球时,适当运用勾球技术,增加球路的变化。接发后场球时,要主动采取快攻、杀球。加强对勾球技术的反复练习,提高网前技术质量,提高处理球的能力。处理中场球时,要积极主动进攻,提高平抽快挡的能力,“以我为主”,增加球速,多调动对手,使对手“被动”。(4)在全场技术方面,还需要发扬竞技体育精神,积极进取,不放弃每一个球,降低失误率,保证回球的质量。特别在多拍技战术方面,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应重点加强前10拍的技战术训练及主动得分训练,增强多拍击球技术的稳定性,尽可能的在前10拍完成每一分的争夺,占据比赛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