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两型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城镇化受到了我国各层级多方面的关注,并且成为了新时期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和提升城乡收入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当前的宏观发展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地域发展模式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具体地域的城镇化建设。
榆林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能源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陕北能化工基地的核心组成。榆林市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西部地区甚至全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眼于榆林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特征、动力机制和实施途径,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榆林市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榆林市整体层面和各县区层面对榆林市城镇化水平、速度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对榆林市城镇化发展特征进行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对榆林市城镇化进程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从榆林市剩余劳动力数量、空间转移路径及模式、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等方面把握了榆林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推动作用特征,并从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与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和城镇就业岗位预测等方面把握了榆林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拉动作用特征。最后,论文从系统整体层面和子系统(转移路径、产业发展和空间发展)层面提出了未来榆林市城镇化进程的优化模式和发展建议。
城镇化地域发展模式的研究是将中央宏观发展战略与地区微观发展措施进行串联的科学途径,是将城镇化发展理论与城镇实际建设进行揉台的有效方式,对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