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从宏观环境和行业结构对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行为的探索均体现了企业竞争分析的静态性,但是,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的产品生命周期、多样化的顾客需求等因素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模式的演变,尤其是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复杂,采取的竞争手段也越来越多变,种种迹象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经从静态竞争演变为动态竞争,在动态竞争条件下探讨企业生存与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企业集团被认为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混合组织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竞争的刺激下,我国企业集团获得了迅猛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升,新产业进入障碍逐渐增加,企业集团通过拓宽产业布局的多元化发展获取竞争优势已经不是集团成长路径的首选,尤其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集团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愈加激烈,经营环境复杂性和动荡性的增加了企业集团拓宽产业结构布局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放缓多元化的步伐,甚至收缩企业经营业务,将培育成员企业动态竞争能力作为集团的成长路径。所以,分析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构成维度,并探索集团框架内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培育体系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急迫,对中国企业集团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我国集团框架内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机制及效应评价为主题,在文献梳理与回顾和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第一,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维度划分。本文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内涵和动态竞争行为的特征,提出企业动态竞争能力应有技术先动能力、市场先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四个维度构成,并基于我国上市子公司的经验数据对四维度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 第二,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体系。在对集团公司治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将以子公司为主体的集团公司治理机制划分为母公司层面、子公司层面和母子公司组合层面三个维度,基于理论分析与演绎提出了有关集团公司治理要素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关联性的14条假设,其中10条假设通过了实证检验,分别为:(1)生产经营型母公司更有利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提升;(2)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随着母公司股权参与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3)母公司两权分离度不利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4)集团外部股东的股权制衡有利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培育;(5)子公司董事会中设置更多的专业委员会对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有正向影响;(6)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7)子公司董事会激励有利于动态竞争能力的培育;(8)子公司高管激励水平与动态竞争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9)母子公司人事关联程度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存在先正后负的相关性;(10)集团内部资金支持有利于促进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有4条假设未能通过实证检验,分别为:(1)子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动态竞争能力存在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动态竞争能力一次项和二次项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2)子公司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动态竞争能力存在正向相关系,实证检验发现两者存在负向相关系,但并不显著;(3)子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动态竞争能力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动态竞争能力一次项和二次项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子公司高管规模与动态竞争能力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第三,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效应评价研究。这一部分又包括三个子研究:(1)动态竞争能力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基于公司成长性评价的原则和要素,通过理论演绎提出子公司成长性应当从盈利性、风险性和扩张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因子分析对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2)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提升效果。在对成长性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对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与子公司成长性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与子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加子公司盈利性和扩张性,并降低子公司风险性。(3)动态竞争能力效应的权变思考。以子公司经营环境作为调节变量,考察了不同经营环境下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对成长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公司经营环境越差,动态竞争能力与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关联性越强,随着经营环境的好转,动态竞争能力对子公司盈利性和风险性的作用能力逐渐减弱;子公司经营环境越好,动态竞争能力对子公司扩张性的积极作用越强,随着经营环境的恶劣,动态竞争能力对子公司扩张性的积极影响逐渐减弱。第四,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促进体系、保障体系和约束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集团公司治理优化的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模型。并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两方面提出了“完善子公司股权结构,强化外部股东决策制衡;优化董事会结构配置,提升子公司董事会治理效率;合理配置子公司高管权力,降低代理成本;建立健全独立董事治理机制;构建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机制;构建母子公司人事关联机制;健全内部监管制度;完善子公司经营质量考核机制”等优化措施。 本文的研究采用大样本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维度进行构建,填补了关于动态竞争能力维度划分的理论空白;对集团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特征对集团公司治理进行了概念解析与界定,并探索了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体系以及动态竞争能力的效应评价。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可以解决动态竞争理论与集团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不足,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本研究还具有以下是实践价值:首先,从动态竞争理论所包含的动态要素、资源要素和结构要素出发,通过对动态竞争能力内涵解构和维度划分,对集团公司评价并有针对性的培育动态子公司竞争能力有一定借鉴价值;其次,基于企业集团这一特殊组织形式,考察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塑造与培育体系,挖掘并探讨集团公司治理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关联机理,对于我国企业集团丰富治理手段、完善治理机制,提高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本文针对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了子公司成长性评价标准,对于集团公司客观评价子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对子公司及其高管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最后,本文在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效果评价的研究中,进一步考察分析子公司经营环境在其作用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可以为母公司在不同环境下权变的选择对子公司的治理模式与治理手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