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许多国家纷纷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我国从 1999 年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然引起高考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否实现了良好的选拔功能,是否对中学教学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这些问题需要客观评价,而目前对此研究甚少,本文以高考理综试卷生物试题作为评价对象来分析研究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状况。 分析研究高考试题有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为国家选拔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有利于发挥高考的正确导向功能,使中学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挥高考评价的预测功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本文主要以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测量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依据,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研究理综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与国外考试目标的不同、课改前后考试目标的变化;运用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牡丹江市五所高中学校的 50 名生物教师和牡丹江市师范学院生物系 2003 级的 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研究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与人才素质之间的关系、内容效度;分析研究试题难度是否符合《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试题难度分布。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目标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与人才素质的要求、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2)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完全吻合,有较高的效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中学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0%的教师认为试题有很好的导向,72%的教师认为试题有较好的导向。(3)试题难度偏大,与《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难度分布有些差异。12%的教师认为很难,68%的教师认为较难;36%的学生认为很难,14%的学生认为较难。(4)对试卷的整体评价是 76%的教师认为较好,4%的教师认为很好;24%的学生认为较好,24%的学生认为很好。 通过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研究,对实验题的命题思路提出一点建议,考查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不能只局限于设计实验步骤,问题的设计应该更具体、更全面、更灵活、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