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发展自由贸易才能进一步发展本国经济,但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存在贸易逆差,有些国家会在进出口过程中添加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严重影响了各国间的贸易互通。因此,贸易便利化这一新的话题引起各大经济组织和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大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越来越认为贸易便利化是扩大多边贸易的新动力,能够促使贸易国降低国际贸易壁垒、简化通关手续以及提高进出口效率。亚洲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量大,经济发展模式相近,因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众望所归,并约定自贸区建成后成员国内90%的商品实行零关税贸易。为了促进自贸区内多边贸易的深入发展,探索提升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必经之路,贸易便利化是中国同东盟国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简要介绍了贸易便利化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其次,从多方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基础和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出制约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Wlison(2003)提出的贸易便利化程度的评价体系,根据2011-2018年间世界经济组织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全球促进贸易报告》,合理筛选相关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并测算出自贸区内各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结果表明自贸区的整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在此基础上,第五部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8)发布的进出口贸易额,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比较四个与贸易便利化有关的一级指标对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以及进出口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四个指标中的口岸效率环境最能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其次是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带动贸易量的增加,从总体趋势上看,四个指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口岸效率、电子商务环境、规制环境、海关环境。实证分析部分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自贸区内的成员国共同提升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本文从重视关键性指标的提升、加强区域谈判与合作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互补性三个方面对提升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发展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合理筛选了衡量贸易便利化发展程度的指标,采用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测算出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根据2011-2018年的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以贸易流量作为参考序列,四个一级指标作为比较序列,综合考虑四个影响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并对四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值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