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β的测度是金融学的一个热点问题,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提出以来,对市场风险、风险分散、分散化投资的讨论就一直是学界极为关注的话题,CAPM的检验问题以及如何在CAPM基础上提高解释力的问题成为现代金融学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地,对CAPM检验的时变动态估计是讨论系统性风险、检验CAPM中的核心问题。在转型经济下准确测度时变系统性风险,并研究系统性风险以及风险价格的结构转换特征,是已有系统性风险估测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符合“新常态”建设要求与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指导精神,是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评估的参考证据,也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依据。国内外研究均有证据显示,静态地利用历史数据估计系统性风险β系数,无法有效反映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也无法有效解释市场现象,因此有研究认为传统的静态资产定价理论对现实资本市场的解释能力下降,需要对单因子的、静态的传统CAPM进行拓展以提高对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的适用性。国内外大量文献与证据显示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微观特征紧密关联,尤其在经济转型环境下这一关联可能更大,但这一关联如何才能准确测度仍未知,这亦导致了CAPM在我国股市的失效。由于我国市场特殊的投资者结构,以及转型经济下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微观特征存在脱节现象。其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主要的经济政策。本文从传统CAPM模型失效出发,提出一种同时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股市系统性风险估测方法(命名为宏微观混合β估测方法),通过直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针对风险的解释力和样本外预测精度与现有模型作充分对比,发现宏微观混合β能够更好地解释投资组合收益,更准确地预测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变动,能够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宏微观混合β估测方法主要思想是把融入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和企业微观特征因素的风险函数引入CAPM模型,并采用估计精度更高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进行估测,从多个角度提高估测准确度。进一步考察系统性风险及其风险价格的结构转换特征,本文提出股市系统性风险价格的结构转换的检验方法,发现我国股市系统性风险价格存在结构转换特征。本文证明忽略宏观经济政策因素的已有估测方法会显著低估系统性风险,同时显著降低风险对收益的解释力以及风险对未来风险的样本外预测精度。其次,证明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因素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方面均有重要决定作用:宽松货币/财政政策均能有效地降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本文还提供了股市系统性风险价格的结构转换的检验方法,发现2009-2015年中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价格存在着2012年2月与2014年9月两个主要结构转换点,相应的两个主要系统性风险结构转换点则为2012年8月与2014年12月。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系统性风险及其风险价格的结构转换特征与宏观经济运行以及资本市场扩大开放有重要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