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四大家眩晕医案的文献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rryhexia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治疗眩晕的医案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总结并归纳温病四大家治疗眩晕的宝贵经验,为现代临床治疗眩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在系统收集与掌握当代研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眩晕医案的文献基础上,以温病四大家医著中的214例眩晕医案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症状、舌象、证候、治法、方药等字段信息,通过Excel软件建立叶、薛、吴、王眩晕医案表。同时,据方(药)测证或据方(药)测法的原则,通过方药的适用证型与功效,补充相应证候与治法,进而分析与研究叶、薛、吴、王眩晕医案。研究成果:整理叶、薛、吴、王各家医案,以黄英志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叶天士医学全书》、吴金寿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三家医案合刻》、周小农初校(萧山,谢诵穆重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出版的《扫叶庄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吴鞠通医案》、盛增秀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出版的《王孟英医学全书》等作为研究来源,将医案进行分类研究。共搜集整理214例眩晕医案;创建了《吴鞠通眩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症状、舌象、证候、治法、方药、预后、成方使用、医案来源EXCEL表》、《薛生白眩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症状、舌象、证候、治法、方药、预后、成方使用、医案来源EXCEL表》、《王孟英眩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症状、舌象、证候、治法、方药、预后、成方使用、医案来源EXCEL表》、《叶天士眩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症状、舌象、证候、治法、方药、预后、成方使用、医案来源EXCEL表》;创建了《吴鞠通眩晕医案证候表》、《薛生白眩晕医案证候表》、《王孟英眩晕医案证候表》、《叶天士眩晕医案证候表》、《吴鞠通眩晕医案用药频数表》、《薛生白眩晕医案用药频数表》、《王孟英眩晕医案用药频数表》、《叶天士眩晕医案用药频数表》、《吴鞠通眩晕医案主要证候常见症状表》、《薛生白眩晕医案主要证候常见症状表》、《王孟英眩晕医案主要证候常见症状表》、《叶天士眩晕医案主要证候常见症状表》、《温病四大家眩晕医案主要证候常见症状对比表》、《温病四大家眩晕医案主要证候高频药物对比表》、《温病四大家眩晕医案记载信息表》。研究结论:吴鞠通眩晕医案中,11例载有患者年龄信息,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病因为痰饮。主要症状:身热;不食、喜饮水、饮水多则胃不快、饮食减少;心悸,胸中如伤油腻状,喉肿而痛;不寐。主要证候为肝风夹痰证,共5例;其次为阴虚动风和肝阴血虚动风,各2例。治法以熄风化痰法(5例)、滋阴熄风法(2例)、柔肝熄风法(2例)为主。肝风夹痰证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为茯苓、半夏,各使用7次;其次为白术,使用6次;再次为泽泻,使用4次。13例医案共使用了 55味药物,药物使用总频数为141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茯苓,共使用9次;其次为炙甘草、白芍各使用8次;再次为半夏,使用7次。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为补气药,共使用19次;其次为清热药,共使用16次;再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共使用15次。使用成方5次,使用最多的是白术泽泻汤。薛生白眩晕医案中,较少记载患者年龄与性别等信息。病因主要为阴虚。主要症状:热烘、畏冷恶寒;心悸嘈热、肉(?)、麻痹、无力不司步履、筋惕、腰胁不适;咽中填塞、耳鸣;食减、腹胀;汗泻;小便颇动。主要证候为阴虚动风证,共7例;其次为肝阴血虚动风证和气血两虚证,各4例;再次为阳虚动风证,共2例。治法以滋阴熄风法(7例)、柔肝熄风法(4例)、益气补血熄风(4例)为主。阴虚动风证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为阿胶,共使用6次;其次为茯神,共使用5次;再次为天冬、柏子仁,各使用4次。19例医案共使用76味药物,药物使用总频数为156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茯神,使用9次;其次为茯苓6次;再次为枸杞子、天冬、阿胶、柏子仁、五味子等,各使用5次。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为补阴药,一共使用23次;其次为补血药,共使用20次;再次为利水渗湿药,共使用16次。使用成方4次,益气养营方、归脾汤、地黄汤与地黄饮均使用1次。王孟英眩晕医案中记载患者年龄的有6例,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病因主要为误投温补。主要症状:不饥、不食、腹胀、口渴;发热、凛寒;胸闷、脘痛、腰痛、脐硬痛、肢麻、筋掣;耳聋、耳鸣、咽痛不适、鼻塞、鼻衄;自汗、头汗、盗汗;便秘、便溏、小便短赤热少;不寐。其中有17例记载了舌象,舌色上主要为绛舌6例;苔质上主要为无苔3例和腻苔3例。主要证候为痰热动风证,共13例;其次为热极动风证,共6例;再次为阴虚动风证,共4例。治法以清热化痰熄风法(13例)、清热熄风法(6例)、滋阴熄风(4例)为主。痰热动风证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为栀子、竹茹,各使用6次;其次为黄连、贝母、枳实,各使用5次;再次为旋覆花、黄芩,各使用4次。41例医案中共使用115味药物,药物使用总频数为403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栀子,使用17次;其次为黄连15次;再次为竹茹12次。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一共使用119次;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共使用58次;再次为补阴药,共使用41次。使用成方12次,使用最多的是当归龙荟丸。叶天士眩晕医案中,记载患者年龄的有46例,以40岁至50岁年龄段的例数居多;记载患者性别信息的医案有29例,全部为女性。主要病因为阴分亏虚。主要症状:不饥、食少;肢体麻木;身热、畏冷;多汗。有7例记载了舌象,其中红舌1例,舌白1例,舌生红刺2例,舌糜碎1例,舌干2例。主要证候为阴虚动风证,共39例;其次为肝阴血虚动风证,共23例;再次为肝风夹痰证,共16例。治法以滋阴熄风法(39例)、柔肝熄风法(23例)、熄风化痰法(16例)为主。阴虚动风证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为天冬,使用18次;其次为白芍,使用15次;再次为麦冬和熟地黄,各使用12次。141例医案中共使用141味药物,药物使用总频数为905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茯苓,共使用53次;其次为白芍,使用38次;再次为半夏,使用34次。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为补阴药,共使用113次;其次为补气药,共使用100次;再次为补血药,共使用78次。使用成方27次,其中温胆汤使用最多,其次为六味地黄丸,再次为龙荟丸。
其他文献
青铜器作为一种用器,其功能的变化对于名称有很大的影响,提梁壶之所以不再称卣,可能与其功能的转变有关。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方式,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应试性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只有掌握这两者的平衡,才能让老师真正教好,学生学好,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
<正>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对机场而
作者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针对学生如何快乐学习科学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主要内容是在新的课改中如何指导学生快乐学习科学。
为制备高黏度指数合成基础油,以1-癸烯为齐聚原料、[Emim]Cl/Al Cl3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合成聚a-烯烃基础油,考察[Emim]Cl/Al Cl3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
多元统计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优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
<正>班主任之友享受教育快乐阅读专注、专诚、专业更专注的态度——更早创·班主任杂志更专诚的服务——精准分·中学、小学更专业的品质——十余项·品牌教育期刊荣誉读《班
<正>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
<正>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在国内不多见,诊治病例最多的北京协和医院至1997年仅积累150例。可能由于人种原因,白种人发病率较高,就美国每年有16000例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