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推进与资源约束的不断作用,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受到空间的制约,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加入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的转型与变革的大军之中,针对目前我国所处环境,探索有效应对既有空间的优化调整规划新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大学校园既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一环,又可以看作一个城市的缩影,研究大学校园消极空间对于探索城市消极空间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使用后评价(POE)对于大学校园的消极空间鲜有涉及,本研究以探讨POE方法在大学校园消极空间中的应用,以及消极空间POE评价模型的建立为目的,通过进行定量化定性化研究,得出相应的分析评价。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原则与优化建议,为消极空间的改造提供指导思路。前期准备中,以大连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数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校园中使用状况不佳的8个消极空间,探讨了开放数据在消极空间改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调研,得到了8个消极空间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者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消极空间归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入研究环境实地观察、感受、体会并结合文献研究法提出相关评价指标;确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消极空间POE研究流程。调查分析中,通过定量化与定性化两种方法,对消极空间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定量化调查分析阶段,通过指标重要度评价研究,针对空间消极性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收集,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更改与补充,确立了功能、质量、可达性三个消极空间影响因素一级指标以及各因素下二级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指标的重要性权重,构建了消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满意度评价研究,针对使用者对所筛选出的8个消极空间的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进行搜集,结合评价指标权重,得出了以花果山为首的场地的综合评定;通过空间句法研究,对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以花果山为代表的区位最佳,最具开发潜力的空间进行详细的定性化POE研究。在定性化调查分析阶段,通过使用方式与需求调查,得到了使用者对花果山功能上的要求,提供了强化原有功能,引入期望功能两种思路;通过出行情况调查主连接花果山与校园师生来源地的主要道路、道路状况以及出行方式,提供了优化五条主要道路,提供多种出行方式两种思路;通过现状与设施质量评估分析,了解了花果山现状诸多的不足之处。优化策略中,根据前文定量化定性化研究,结合从功能、环境质量、可达性三个角度,提出了花果山优化策略。最后,基于大连理工大学消极空间POE研究,提出优化原则与优化建议,为今后消极空间的优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