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是在本室以同日龄大白猪和长大猪的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猪杂种一代与亲本肌肉组织间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并对文库进行了筛选和鉴定,获得了一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明确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对从cDNA文库中获得的TXNIP和CKM两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多态性位点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以及对CKM和ACTC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选择梅山猪、大白猪、长白猪3个不同品种猪,通过网上TXNIP cDNA序列克隆测序了整个基因组的内含子序列,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在所有内含子中共发现8个SNPs。没有发现这些内含子中有大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内含子剪接位点序列符合GT/AG法则。 2.发现TXNIP基因Intron 4(T126C)位点PCR-RFLP多态性,建立了该变异位点的PCR-Mae I-RFLP分型方法。在梅山、大白、长白和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中的研究表明: (1) 在40头梅山、33头大白和16头长白个体中,大白和梅山都几乎均为BB基因型,B等位基因频率为98%以上;长白以从基因型为主,A等位基因频率为97%,可以看出在本研究群体中,等位基因A,B在梅山和长白的猪种中存在明显差异。 (2) 在181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的关联分析显示:胴体性状方面,TXNIP基因型不同时,屠宰率和胸腰椎间背膘厚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析显示,该标记位点与肉质性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3) 根据REG(SAS8.0)程序分析,该位点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直长和斜长加性效应显著(P<0.05);而胸腰椎间膘厚和眼肌面积加性效应极显著(P<0.01)。携带从基因型个体与BB基因型个体相比,有较高的屠宰率,有较薄的胸腰椎间背膘厚。 3.设计特异扩增引物,克隆测序了的大白、长白和梅山猪CKM基因内含子5、6、7和启动子区新序列,其中在内含子5中存在2个SNPs,内含子6中存在4个SNPs,内含子7中存在2个SNPs,在启动子区中存在9个SNPs,其中有5个SNPs表现了中外猪种间差异。内含子剪接位点序列符合GT/AG法则。猪CKM基因内含子5、6、7和启动子区的长度分别是770bp、1200bp、1210bp和1500bp。 4.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了大白猪、长白猪、梅山猪和“大白×梅山”F2群体共172个个体启动子区的CKM-FnuDⅡ位点的多态性。大白猪和长白猪几乎为单一的BB基因型;梅山猪大多数表现为从基因型和少量的AB基因型,对“大白×梅山”F2群体不同基因型对应的性状值进行协方差统计分析,发现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眼肌高和肩部背膘厚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的其它性状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