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关于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对比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言学,也叫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门基于语言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交叉的新兴学科。它以话语特别是媒体话语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不同角度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批评语言学家分析话语的结构,并对其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从而寻找一些突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特征,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能力。批评话语分析非常重视对非文学语篇,尤其是新闻语篇的分析。新闻报道的原则是要客观真实地向读者展现事件的前因后果,然而绝对客观公正的报道是不存在的。报道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者的期待、所属新闻机构或当地政府的立场等来决定报道的具体内容。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基础及重要的分析工具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在自传、小说、诗歌、广告语篇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至于它在新闻语篇方面的应用,国内外语言学家如Fairclough,Fowler,Kress,Wudak,Van Dijk、辛斌、陈中竺、李战子等人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结合Halliday的功能语法,尝试对中西方媒体关于奥运火炬受阻的新闻报道(英文版)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在论文的理论构建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语篇、语篇分析等批评语言学基本概念,随后详细阐述了其理论基础,即Halliday的功能语法。Halliday的研究主要从语法角度分析,从及物系统、转换、分类、情态以及主位结构等方面对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作者试图探索一种更全面的方法来分析新闻报道如何反映不同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在论文的对比分析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奥运火炬传递受阻这一事件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中西方媒体在这同一事件上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和立场来分析语言、意识形态及权力的关系,这些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最后,作者从系统功能语法等三个层面对中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作了具体的对比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新闻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语篇语言形式的分析研究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批评话语分析关注重要的社会问题,它通过对话语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探讨来反映语言不仅反映社会,还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用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分析途径的方式来分析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实际价值的语篇,即新闻报道。论文所采用的语料均来源于2008年中西方权威网站对奥运火炬传递受阻的相关报道文章。论文中的分析突破对语篇语言现象的简单描述,旨在揭示其背后的理据,即其中所暗含的不同意识形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更客观地分析语篇,提高批评意识,并且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三个主要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它们是: 1.相对受试者课程前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知识,任务型教学法如何提高这方面的知识,具体变化有什么? 2.该教学法如何促进受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