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然而,深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城乡教育发展呈现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乡村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种种困境。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入手,通过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选取桂东地区乡村学校作为调查的基本点,通过对乡村学校的观察、深度访谈、图片搜集、教育教学体验等,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困境,探寻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路径。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缩小我国的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论文共分三部分(五章),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从专业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路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以及教育公正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的梳理,了解国内外对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对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公正等概念进行厘清。在论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桂东地区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存在参加的教育活动类型单一、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师间的交流浅层化,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存在“内卷化”困境和“边缘化”困境,而发展意识淡薄、专业认同不足和反思精神匮乏是造成乡村教师主体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教育政策的失衡、教育管理制度的桎梏、乡土文化的缺失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失调是造城乡村教师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的原因。为此,在论文的第三部分,结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性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尝试提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一理想模式,并从内涵、特征、历史演变以及意义等方面对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展开初步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了相关的模型,并提出了实践探索的模式。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共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联结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扩展阶段,即形成“学校+学校”的发展模式;成形阶段,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基本成型,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更多的乡村教师得到专业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