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我国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10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教材建设和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研究表明:1、培养目标方面,有6所高等体育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有3所高等体育院校定位于复合型人才,有1所高等体育院校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2、课程结构方面,10所高等体育院校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54%~75%,比例偏高;公共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0%~28%,比例偏低;在专业主干课的课程设置上,各体育院校都注重专业理论教育;在实践技能方面,各体育院校将侧重点放在一些时下比较流行和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健身项目;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和分阶段实习为主,实习时间基本上在第七、八学期。3、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有9所高等体育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将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与旅游、健身、户外、体育经营管理等相结合,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化,只有1所高等体育院校未划分专业方向。4、专业教材基本以人民体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主。5、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学习穿插实践活动为培养手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型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通过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业建设,初步建立各体育院校间的相互借鉴机制,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为国内高校新的优势专业。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体育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比较研究,为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期打造具有北京体育大学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