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青岛市与武汉市为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对外贸易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推动力,其发展一直以来受到各国、各地区的极度重视。对我国来说,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和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使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愈来愈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就最终落脚到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外贸竞争力上。 由于历史因素、地理条件、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沉积,我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对外经贸发展水平和思路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的整体外贸竞争力,我们在指导策略的制定上就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因此充分认识两地城市在外贸竞争力上的差异性就自然成为一项首要研究任务。从现有的相关文献来看,更多的是针对一国、一地区或一城市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或者纵向比较,而针对两个不同主体外贸竞力的横向比较较少。因而本文选取了青岛市和武汉市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作为我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典型代表,对其外贸竞争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实证比较分析,第一部分是两市竞争环境相关要素的比较分析,其中包括两市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政府政策、科技、人力资源、金融支持体系等诸要素的比较;第二部分是关于两市外贸竞争力指标的比较研究,根据外贸竞争力构成的经典定义,比较主要从产品外贸竞争力、企业外贸竞争力和产业外贸竞争力这三个层次加以全面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说明外资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时运用了计量分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同时结合了理论分析,最终得出比较结论:以武汉市为代表的内陆城市在城市竞争环境上要好于青岛市等沿海城市,特别是在科技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金融支持体系因素上;而在外贸竞争力诸指标的比较上,青岛市在数据上要明显强于武汉市,说明了两个不同区域在这方面的差异。 由此可见,两地城市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在此结论基础上文章最后主张将各自优势同现代区域本位思想、比较优势理论和城市经营思想相结合,为我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外贸竞争力发展提高具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具体包括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贸易;培养提高城市内部的产业集群水平,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增强FDI吸引能力;加大外资引进,同时兼顾外资结构和质量;调整产业政策和结构,改善出口结构;建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注重科技对外贸经济的带动作用等等。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的集群价值链正经历着由本地价值链向全球延伸,我国产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总体仍
小组交互式学习是交互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