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电影女性形象的意识形态化表达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kycaro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左翼电影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解读左翼女性形象意识形态编码的方式和路径。经过研究发现,左翼电影从女性身体、家庭伦理和社会阶级关系三个维度对女性形象进行意识形态化表达,力图揭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虚假的再现,达到颠覆和取代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切断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链条,实现颠覆现有社会形态的目的。绪论部分对左翼电影的起止时间、认证特质进行界定,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和文化霸权理论进行解读,对本文的"意识形态"概念进行规范和对关于左翼电影女性形象研究文章进行梳理。第二章从女性身体的角度来分析意识形态表达的路径。第一节,左翼电影以服饰进行意识形态的规训、通过面部特写表达抒情力量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并且通过对健壮女性身体的赞美对"身体—国族"的规训进行监控。第二节,左翼电影中女性被安排患上某种功能丧失的疾病,比如失语、失明、失心疯,以生病的身体隐喻需要改造的社会。第三节,左翼电影中女性以失去肉体贞洁的方式加入到革命救亡的话语中,失贞的女性都已死亡告终。电影以征用性,抛弃性的方式对观众发出了革命意识形态的询唤。第三章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分析意识形态表达的路径。第一节,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左翼电影中革命与恋爱明显发生了某种耦合,恋爱是一种拯救而爱情作为一种奖励,甚至具有了 "为革命而恋爱"和"恋爱为革命让路"的特征。第二节,母亲形象作为苦难的承担者,以自我抗争的失败暗示参与社会革命获得拯救的出路。第三节,左翼电影中安排了大量缺少父亲的女性角色,父亲的集体缺席为新权威的出场让出了位置,以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置换封建父权意识形态和官方意识形态,对女儿发出新的询唤。第四章从社会(阶级)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左翼电影通过使道德完美的下层女性遭受严酷迫害的策略揭示社会深刻的不公正,对妓女题材的处理上从叙事焦点的转移和出路的指示两方面进行意识形态编码。通过描写职业女性的困境,反映社会问题。革命女性共同具有机智、勇敢、乐观的特征,人物形象个性模糊化,呈现出一种类型化和模板化的特点。第五章从女性形象的书写语境和左翼电影对当时妇女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意识形态生存策略进行分析,对妇女生活的影响效果和方式进行解释。第六章对左翼电影女性形象表达形成的意识形态手法在建国后电影中的延续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有两个创新点,一是发现了左翼电影对女性身体的意识形态化表达;二是对左翼电影女性形象意识形态化表达的历史延续性进行了梳理。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的普及推广,网络小说呈井喷之势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小说继承传统小说的衣钵,成为最为活跃的文学形式。网络小说有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独特风格和野性,自成一脉,颠覆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女性撑起了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她们形象的变迁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形象不仅能反映出当时社会妇女的权利和价值观、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还会反映出一段时期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